此時,楚軍已有大量步卒已經衝入陣中,形勢有些嚴峻。
呂馬童臨危不亂,就在陣中數百弩兵後面,指揮弩兵射殺敵兵。
弩兵同樣分為三排,同樣是三段擊,前排弩兵把連弩十支箭矢射完後,第二排接替射擊。
連弩三段擊,比普通弩箭三段擊,殺傷力高出很多。
楚兵步卒從缺口潮水般湧入,人數是多,氣勢也很大。
一旦弩兵無法抵擋,楚兵將會從長矛兵背後發起攻擊,整個戰陣會被徹底擊破。
但是,秦軍連弩射速實在太快,楚軍人數雖多,也難以衝近。
楚軍前鋒全部已經壓了上去,騎著馬的彭越,離秦軍外圍長矛兵已經不遠了。
他看著戰陣內的秦軍弩兵,連弩也三排輪番射擊,威力實在太強了,自己的前鋒部隊能否破陣,心裡沒底。
在秦軍中央的韓信,望著前方戰況,一切都按計劃進行。
在前鋒戰陣內的呂馬童,見抵擋得差不多了,楚兵即將衝近弩兵,下令部下後撤。
在彭越嚴令下,楚兵全力向前衝。
秦軍邊打邊撤,退而不亂。
待退到一定位置後,由張凱指揮的萬人隊補上,擋住了楚軍攻勢。
雙方長矛對長矛,激烈搏殺著,秦軍士氣高昂,楚軍目前士氣也不差,雙方一時間難以分出勝負。
在遠處的龍且,望著前方戰況,略皺眉頭。
就目前來說,秦軍比他想象中要難打一些,但他還是比較有信心。
戰事持續膠著,雙方都不斷有士兵倒下。
長矛兵持續傷亡,原本整齊排列的長矛兵,在逐漸傷亡後,露出了缺口。
楚軍長鈹兵、戟兵趁機衝入。
長矛兵後面的秦軍迎戰,戰事又再繼續膠著。
在這些秦兵中,有少部分參加過上次由趙佗指揮的函谷關大戰。
在那次大戰中對陣的是韓軍。
他們把韓軍跟楚軍向比較,楚軍戰力更強。
望著前方戰況,龍且開始有些急了,又再派出萬人隊加入戰鬥。
楚軍有了生力軍加入,秦軍假裝難以抵擋,邊打邊撤。
龍且露出了笑容,秦軍終究還是抵擋不了。
在交戰地點兩側山林,潛藏著大批騎兵。
在東邊山林,王翳和部下們在此,在望著山下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