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道:“劉邦如意算盤落空了,嫁禍不成反倒深受其害。楚國跟齊國火拼,對我們非常有利。”
中尉佟威道:“楚國攻齊,大秦可坐收漁人之利。”
郎中令韓談道:“項羽親率大軍攻齊,楚國西邊必定兵力空虛,是我們伐楚好機會。”
王元出列道:“項羽要滅齊,最少需要四五十萬大軍,又得防備大秦趁機進攻,必然要徵召全部男丁從軍。無論最後交戰結果如何,都必定勞民傷財,元氣大傷。”
駱甲道:“陛下,待項羽攻齊後,臣願率軍伐楚。”
孟通出列道:“陛下,臣也願率軍伐楚。”
陸續有多名武將出列請戰。
子嬰沒有立即回應,向陳平道:“丞相認為如何?”
陳平道:“回稟陛下,項羽率軍攻齊,對楚國本身非常不利。項羽雖是昏君,楚國還不乏忠臣、能臣,必定會勸諫項羽取消攻齊。項羽最終是否會攻楚,還是未知之數。”
子嬰道:“丞相高見啊!就算項羽率軍攻齊,我們也要等到齊楚兩國交戰正酣時,才是最佳出兵時機,何況項羽還未出兵。若項羽真的出兵伐齊,再做計較。”
鍾平問道:“陛下,這第三件喜事是什麼?”
陳平面向眾人,繼續道:“鄒離出使西域,已經成功說服月氏國跟大秦結盟。”
在月氏國時,鄒離寫好工作報告,派人趕回羌國,這是快馬傳遞訊息,半途在羌國的秦軍駐地都有換馬,趕到羌王所在地後,楊喜再派快馬傳遞訊息回關中。
在兩天前,子嬰接到了鄒離的報告。
至於月氏國的鐵木爾,還需大半個月才能來到咸陽。
這的確是一件喜事。
鍾平道:“陛下,月氏不敵匈奴,何況大秦與西域相隔數千裡,傳遞一次訊息耗時甚久,難以相互配合作戰。臣還是認為,不必過於耗費國力經略西邊,可先對匈奴採取守勢,先滅六國再與匈奴決戰。”
陳烈道:“臣附議!”
奉常曾奎、宗正潘延年同樣附議。
除了這四個人外,也還有其他人的意見偏向於鍾平,只是沒有出言附議而已。
對於有不同政見,子嬰沒有因此生氣,他沒有直接回應,交給臣子去解決即可。
陳平反駁道:“經略西域,是陛下定下的國策,不容更改。大秦第二次滅六國,不是三年兩載能完成,要是有盟國牽制匈奴,在兵事上對大秦有利。更何況,大秦還可以跟西域諸國通商,帶來財貨收入,我們可把鋼刀賣給月氏國、大宛國,讓月氏軍隊更強大,更好打擊匈奴,我們又可賺錢,一舉兩得。”
右丞相之言,臣子們低聲商議起來。
經過丞相這般解釋,大多數都覺得,經略西域的確很有必要性。
子嬰又再說,月氏國使者即將抵達大秦,由典客蘇術接待使者,讓他們見識大秦的強大。
他再道:“羌國已臣服於大秦,我們可派出專門人員到羌國,教導羌人學習大秦文字、語言、禮儀,在羌國全面推廣大秦錢幣、度量衡。”
這是對同化羌人的重要舉措,只要跟夏人融合在一起,任何族群都避免不了要被同化,子嬰要把許許多多蠻夷族群同化,使之成為諸夏大家庭的一員。
他對陳平道:“丞相,這些交給你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