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馬還有個優點,那就是耐渴,就算在炎熱天,大宛馬長途跋涉,所需飲水量,可比秦馬少一半以上。
對於兩種馬適合用於什麼戰場,秦勇做出分析,秦馬比大宛馬更適合在諸夏之地的戰場,諸夏之地人口多、多山區,加上騎兵要對步卒衝鋒作戰,體型較大的秦馬更適宜。
特別是配備鎧甲的騎兵,秦馬比大宛馬優勢明顯。
如果是在關外廣袤的草原作戰,需要長途奔跑,大宛馬比秦馬更有優勢。
秦勇還了解到,在大宛國,大宛馬都是作為戰馬使用,不太適合用於馱負。
八月中旬這天,大宛王再次召見鄒離。
大宛王道:“大宛國向你們秦國買鋼刀,不知價格如何?”
在昨天,工匠已經明確表示,短期內沒辦法造出鋼刀,大宛王不得不死心,要想獲得鋼刀,只能向秦國購買。
鄒離道:“如若兩國結盟,一切好商量。”
大宛王沒打算結盟,說道:“秦國和大宛國,若是結盟,無此必要。”
鄒離道:“大宛馬是上好之馬,若大王能用大宛馬交換,一匹馬換一把刀。”
一匹馬才能換一把刀?秦國可大量製作這種鋼刀,開出這樣的價格,大宛王覺得太貴了。
整個大宛國,大宛馬也只有區區四萬餘匹,還有少量大宛馬在附近國家。
鄒離繼續道:“若是貴國能出三千匹戰馬、八百匹母馬、二百匹公馬,秦國可用五千把鋼刀交換。鋼刀製作非常不易,就算一匹馬換一把刀,你們也不虧。若大宛國能與秦國結盟,秦國可再贈送兩千把刀。”
要不要與秦國結盟?大宛王猶豫不決。
他有自身的考量,大宛不希望跟秦國為敵,也不希望跟匈奴為敵,要是月氏再被匈奴打敗西遷,大宛國就要直接面對匈奴了,如果沒有跟秦國結盟,還可跟匈奴談判,有轉圜餘地。
如果秦國一定能打敗匈奴,與秦國結盟,肯定對大宛國有利。
見大宛王猶豫不決,鄒離道:“秦國,是天下最強大之國,與秦國結盟,大宛可得到秦國保護,不懼任何敵人入侵。”
大宛王沒有當場下決定,表示還需再跟臣子們商議。
鄒離不急,離開王宮回到驛館。
兩天後,大宛王正式答覆,大宛國不與秦國結盟,但可跟秦國做朋友之國,大宛國願意用鄒離要求的馬匹數量,交換五千把鋼刀。
鄒離表示,這次西域之行結束後回到秦國,會派人把鋼刀運來。
在大宛國的使命已經結束,鄒離要去的下一個國家是龜茲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