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陽城西郊,一匹汗血寶馬向東疾馳著,奔跑速度很快。
大宛國四千匹汗血寶馬被帶來秦國,三千匹成年戰馬、八百匹母馬、二百匹公馬。
公馬和母馬在隴山牧養起來。
戰馬投入軍中使用,並未用於騎兵,而是用於斥候、傳遞訊息計程車兵,把汗血寶馬速度快、耐力強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這匹疾馳的汗血寶馬,馬背上是傳令兵,邊關有緊急軍情傳來。
“西邊緊急軍情!”
傳令兵來到御書房外,把信函給郎官,郎官把信函給皇帝。
子嬰接過信函開啟一看,是匈奴兵南侵羌國,兵力最少有四萬,這是楊喜派人送來的軍情。
楊喜表示,會全力跟匈奴兵作戰。
目前,秦國派駐西邊的騎兵有四萬,三萬在羌國,一萬在月氏國。
子嬰把陳平、鄒離、鍾平、騰其召入商議。
陳平道:“陛下,楊喜三萬大軍對付匈奴數萬人,應當沒問題。”
鄒離道:“陛下說過,攘外需先安內,我們的重心在東邊,不宜在西邊投入過多兵力。”
鍾平道:“陛下,為了不影響滅六國,若有必要時,可暫時先放棄西邊。”
騰其道:“陛下,必要時,可把在月氏國的一萬騎兵調回羌國支援,還可向月氏國求援。”
陳平對他道:“月氏國能自保就算不錯了,根本沒有餘力支援羌國。”
對於子嬰來說,跟月氏國結盟,連通西域,是為了宣揚國威,為那西域納入版圖做前期準備。要是秦國被匈奴打得需要月氏救援,有損國威。
子嬰道:“楊喜將軍會全力應戰,若他抵擋不住,再做計較。關鍵是東邊,不能影響滅六國的計劃。”
————————
綿蔓河,位於井陘西則不遠處。
在原本歷史上,是韓信背水一戰之地。
當時趙軍在東岸建造有壁壘,主將為陳餘,兵力有十萬,韓信採取誘敵之計引誘陳餘率大軍穿越井陘道,來到綿蔓河作戰,韓信派出的伏兵,趁機攻取趙軍營壘。
當陳餘對背水一戰的漢軍久攻不下時,趙軍士氣大幅度受挫,當陳餘率軍回到井陘口東側時,發現營壘已被漢軍攻取,營壘插滿了漢軍旗幟,趙軍頓時士氣崩潰,漢軍趁機追殺,大獲全勝。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井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