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就在前面,如若把他們打退,我們都有軍功,朝廷的西邊安全無虞,如若我們敗了,不僅戰死在這裡,大秦的西邊也岌岌可危……”
隨後,他進行軍事部署,暫時採取守勢,等敵軍衝到射程範圍時再突然間衝刺,確保已最快速度衝近敵軍,短兵相接,這樣已方才有優勢。
在對面的卜轂拔,給出的軍事部署是,儘量跟秦軍騎射作戰,如果秦軍有連射的小連弩,則要保持在小連弩距離外,如果沒有小連弩,那就是正常在十五丈至二十丈距離騎射。
可惜的是,秦軍不會讓他如願。
作戰開始後,匈奴兵第一批次五千人,向秦軍發起衝鋒。
他們發現,這批秦軍並沒有小連弩。
在到了二十丈距離時,雙方相互射箭,匈奴兵改為斜向衝鋒。
突然間,秦軍出動了,以最快速度衝刺,猛然衝向匈奴兵。
最終,在不久後,秦軍衝近這支匈奴兵後段,雙方短兵相接。
擁有兵器優勢的秦軍,把自身優勢衝鋒發揮出來,讓匈奴兵膽寒。
秦勇參與了戰鬥,他一連砍殺了數人,戰袍染血。
這五千匈奴兵明顯不敵秦軍,最後只有八九百人逃回去。
勝利的秦軍耀武揚威。
卜轂拔犯難起來,該如何避免跟秦軍短兵相接?
他絞盡腦汁,都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他暫時不敢再發動進攻,後撤三十里,準備搭帳篷過夜。
當天,秦軍統計戰果,擊殺匈奴兵4133人,自身戰死1957人。
晚上,楊喜召集都尉、軍候們開會。
楊喜道:“匈奴人也並非傻子,看到短兵相接打不過我們,不敢再隨便出擊了。他們後撤三十里,我們該如何破敵?諸位有何良策?”
武將們沉思起來。
王軍候道:“將軍,說不定明日匈奴人還會進攻,我們等著就是了。”
張都尉道:“反正,匈奴人打不過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交戰,我們都勿須擔憂。”
對於楊喜來說,這樣的話就是廢話。
秦勇道:“楊將軍,末將覺得,在天差不多亮時我們就悄悄出發摸近敵軍,等天稍亮,發動突襲,一定能打他們措手不及。”
有道理!楊喜覺得很有道理,成功可能性必定陛下,採納了這個建議。
當天晚上,楊喜做好了全面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