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快馬從雁門關而出,攜帶著王元給皇帝的絕密奏章。
快馬出發後不久,還另外有大批秦軍集結。
這是由李必所率領的六萬秦軍,是北上代國救援的。
————————
彭城西南約兩百里處,這裡是泗水郡治所相縣。
在彭城正西百餘里處,有一個縣,名為蕭縣。
楚軍數十萬大軍主力,雲集於相縣和蕭縣之間,在楚軍正西數十里到上百里之間,正是韓信軍團秦軍主力所在。
楚軍和秦軍針鋒相對,兵力相當,主將皆是優秀的統帥,大戰一觸即發。
碭縣,秦軍主將所在地,韓信在看著項羽的戰書。
項羽約秦軍在蕭縣以西四十里處決戰。
看到這些內容,韓信淡淡一笑,提筆在紙箋上寫回復的書信,他用秦篆寫著,項羽昔日你看不起的執戟郎中,今日,將會成為你的掘墓人!他明確寫著,項羽最大的失敗,是沒有重用他韓信,要是一早就重用他韓信,項羽早就統一天下了,不僅可做天下共主,還可替項羽蕩平所有諸侯王,成為像嬴政這樣的皇帝,如若項羽需要,還可替項羽蕩平北邊的匈奴人。
項羽和韓信都有一個特點,那就就是自視甚高。
兩人在軍事才能上又有很大區別,項羽善於練兵和正面作戰的排兵佈陣,善於戰術層面的軍事指揮,善於打硬仗。
韓信同樣善於戰術層面,同樣善於臨場指揮、善於練兵,除此之外,韓信還有項羽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還能在軍事層面做出長遠的戰略謀劃。
韓信把自身抬得很高,來印證項羽的失敗和錯誤之處,要在心理上打擊項羽,因為韓信自視甚高,在楚營一年多備受冷落,只要有機會,他要報復奚落項羽。
至於項羽的約戰,韓信回覆:項羽,決戰之時就是你的死期!我怕暫時不戰讓你多苟活些時日,有什麼後事儘快料理好。
停筆之後,韓信略作思忖,又再書信寫著:虞妙弋真美!我韓信也喜歡,以後的決戰,來決定她的歸屬,要是我勝了,虞妙弋歸我!我要讓她給我生子!
書寫完畢後,韓信派人去楚營送給項羽。
隨後,韓信再次召集眾將開會。
主要武將有孟通、程開、辛韋、劉維、高進、陳雙、楊武、曹斌等人。
項羽親率大軍陳兵於東邊,大家都已知曉。
武將們都躍躍欲試,都想跟項羽大幹一場。
程開道:“韓將軍,項羽喜歡光明正大正面作戰,這也正是他的長處。當初鉅鹿一戰,項羽以區區五萬兵馬,破釜沉舟,消滅王離從長城帶來的二十萬秦軍。如今,我秦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糧草充足,有最好的武器,就算跟項羽正面決戰,我軍勝算很大。”
孟通介面道:“項羽喜歡硬碰硬,我們就跟他硬碰硬,就看誰更硬。”
有許多武將同意跟項羽正面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