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降兵娶寡婦後,寡婦又還可再生育。
一舉兩得。
在場臣子們,紛紛交口稱讚。
尉繚道:“若能讓降兵歸順,再好不過。有了這八萬餘降兵,可大大降低百姓徭役。讓百姓有更大喘息,專心農耕。”
所謂“輕徭薄賦”,除了賦稅輕外,徭役亦要輕。
賦稅高、徭役重,只要兩者佔其一,都能將百姓壓垮。
本身秦國賦稅就不低,在秦始皇后期,還有大量的工程上馬,徭役極其繁重,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
本身東方六國的百姓,就沒有人心歸順,不認同自身是秦人,抗拒管轄過寬過細、懲罰極嚴的秦律,又再加上繁重徭役,六國百姓把秦國當成“暴秦”,讓六國餘孽有了可乘之機。
子嬰道:“在降兵還未歸順之前,需嚴格管理。陳卿家,降兵事宜交給你打理。”
陳平道:“諾!”
隨即,有臣子在思索起來,該怎麼有效利用降兵勞作。
趙衍出列道:“陛下,臣曾經建議在漢中興修水利。因大秦男丁不足,暫時擱置。有了八萬降兵,可解決此問題。若能引流褒水,修建水渠,灌溉漢中土地,莊稼收成至少可增加一倍,多則兩倍。”
盧德道:“修建鄭國渠徵調數十萬民夫,耗時十年方建成。漢中修建水渠,需耗時多久?需多少人?還需細細研究。”
趙衍道:“引流褒水,修建水渠,工程量雖比鄭國渠小很多,亦需造詣高深之水工,水工史祿可擔當此重任。他就在咸陽,可召他前來。”
在打通跟嶺南聯絡後不久,史祿便回到了秦地。
水利工程屬於少府管轄,史祿一直在少府官署中任職。
史祿有時會去鄭國渠視察,看看是否有要修補的地方。
子嬰派人去找史祿,讓他入宮覲見。
史祿一時半會還來不了,朝臣再商議其它方面。
太僕騰其道:“陛下,隴西更西之地,原是羌人蠻荒之地,皆是山林,可耕作土地不多,若將其納入大秦國土,還需派兵駐守。臣認為,此等蠻荒之地,無任何價值,可放棄,把兵馬撤回秦土。”
子嬰可不會這麼看,要不然當初就讓軍隊全部撤回來了。
不過,身為皇帝,除非很有必要,要不然不宜立即表態,讓眾臣有發言機會,聽聽眾臣意見。
子嬰環顧眾臣,說道:“諸位卿家怎麼看?”
奉常張劍道:“臣贊同太僕意見。”
典客蘇術、宗正曾奎也發言贊同。
對於這種看法,太正常不過了。
當初在始皇帝說出要南攻百越後,就有許多大臣反對,說蠻荒之地無用,要動用五十萬軍隊南征,非常不划算。
嬴政有無上權威,他執意要做的事情,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韓通道:“隴西更西,的確不太適宜耕種,但若不派兵駐守,日後敵軍還可從隴西道攻秦。從兵事上來看,將其納入大秦國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