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同樣的結果,王道之與周夢臣齊聲說道:“二十三。”
周夢臣暗暗鄙夷王道之,作弊也不好好選幾道難題。居然用《孫子算經》的原題。
這一套題其實古代數學的一個熱點,甚至在這一道題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來,方程式,也就是古人所謂之天元術。這也是為什麼方程要叫,二元一次的原因,天元在古代就是指未知數。
這一道題非常經典。解釋成現代語言,就是有一些物品,不知道有多少個,只知道將它們三個三個地數,會剩下2個;五個五個地數,會剩下3個;七個七個地數,也會剩下2個。這些物品的數量至少是多少個?
當然了,這一道題即便不是孫子算經的原題,周夢臣也能解,只是或許不能瞬息之間答出來了。
王道之的臉色更加陰沉了。他不顧場合的問道:“你看過《孫子算經》?”
周夢臣微微一笑,說道:“你不是也看過嗎?”
周夢臣從來不將家裡的藏書當一回事,卻不知道整個明前期,都是中國數學史上少有的黑暗時代,甚至這個時期的數學水平遠遠比不上宋元時期,出現了大量數學典籍失傳,還有大量先人的著作,被當時人所質疑。
他們根本理解不了。
王道之好容易不知道從哪裡挖出來一道難題,卻被周夢臣輕易解開,而且是瞬息之間。
讓王道之心理非常不平衡。
縣尊冷哼一聲,此刻也有一些不悅。
縣尊是不想周夢臣襲職的。畢竟他收了錢,是要辦事的。而且這些胥吏還一併出力,弄出而今的場面。如果周夢臣襲職成功了,這些胥吏們,還不知道怎麼蹬鼻子上臉的。所以才設計出這個比試方式。
三道題目,乃是劉師爺與王道之商量出來的。
第一道題是提高計算量,中國古代並非沒有開方術,只是比較繁瑣。他們都沒有聽過誰能口算,或者心算的。第二道題,就是一道難題,難到了什麼程度?難到了劉師爺與王道之想要變更一下里面的數字都做不到。
不得已才用了原題,想來《孫子算經》早已失傳了,就是大內永樂大典上,在孫子算經下面也是寫著“闕”。王道之也是好容易,不知道費了多大的功夫,才得以看上一眼,萬萬沒有想到,周夢臣居然看過。
讓他的種種努力,都做了無用之功。
縣尊臉色微微陰沉,說道:“好了,聽第三題。”
“今有望松生山上,不知高下。立兩表齊,高二丈,前後相去五十步,令後表與前表參相直。從前表卻行七步四尺,薄地遙望松末,與表端參合。又望松本,入表二尺八寸。復從後表卻行八步五尺,薄地遙望松末,亦與表端參合。問松高及山去表各幾何?”
王道之也不是笨蛋,終於在最後一道題上用了中國中古數學之中最難的一點的一點,就是勾股法。
方程式,勾股法,天元術,都是中國古代數學給世界的貢獻。不能說不輝煌,只是對周夢臣來說,還是差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