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衛所敗壞,大明就有了軍費的無底洞。
從正統開始,就補貼九邊。
在正統那真是補貼,無非軍隊錢不夠用,朝廷結餘的錢補貼一些,是非正式的。而到了現在,朝廷補貼的錢已經成為軍事開支的正項了。在這上面,其實朝廷花了兩回錢。
撥給衛所的大片土地本來就是頂軍餉的。朝廷的銀子本來僅僅是結餘的。因為大明奇葩的財政體制,根本沒有銀子先到京師,然後再分配下去,錢還沒有到京師就分配的差不多了。到京師的銀子不過是養百官,皇帝,以及結餘的。
太祖皇帝的思路是好的。
點到點支付,省去中間商。
問題是,錢不到京師就支配完了,這固然省卻了糧餉運到京師,在分下去的驚人路費。但也讓大明的財政潛力受到了極大的壓制。
在周夢臣看來, 很多時候並不是大明沒有錢,而是戶部沒有錢,朝廷沒有錢。
這個制度,且不說其中造成了驚人的貪汙腐敗。沒有中央在中間監督,大家也可以點對點二一分做五。朝廷又不知道。
單單說對大明國力的限制。
很多時候,錢就國力,有錢能砸錢,就是強大。
這個體制之下,中央財權受到了限制,不僅僅分到錢不多,連財政上騰挪的餘地也不高。而大明國初沒有的,非正常開支越來越多,中央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嘉靖聽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
他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的大明的財政。他只是覺得自己沒錢,朝廷沒錢,自己修個道觀,祭個天,都摳摳搜搜的,更不要說,朝廷一些大臣居然還將心思打在內庫上。
真是豈有此理?
只是朝廷的祖制,是大明的根本制度,即便是嘉靖也不好在這上面多做言語。其實以嘉靖的聰明揣摩出太祖立法時候所想。
估計太祖估計是想限制後世子孫手中的錢,因為到朝廷的錢,都是開支過後的。即便後世子孫再揮霍,也無礙於國家大事。即便,後世子孫之中出一個隋煬帝一樣的皇帝,也不大可能將朝廷的錢花光。真是豈有此理,將後世皇帝當賊防。
當然了,這進進是嘉靖皇帝一點猜想。
嘉靖皇帝說道:“繼續。”
周夢臣愣住了,說道:“還請陛下示下?”
嘉靖皇帝說道:“你的文章,還要朕來提醒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