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看出了周夢臣欲言又止,說道:“老師,你這一次進宮可是有事?”
周夢臣沉吟片刻,說道:“是有一事。”隨即將永寧關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給了馮保聽,最後說道:“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如此大事,豈能如此處置。豈不令忠臣義士寒心?我正想稟報陛下。只是遇見而今的事情。”
馮保沉吟片刻,說道:“師傅,嚴嵩敢這樣做。在我看來,其實也是因為陛下傷心與公主之傷,又擔心太子之病。對朝廷上下的關注,遠遠比不上之前。我聽說,陛下一連好些日子都沒有怎麼動奏摺。都是由司禮監負責的。”
“師傅可能不知道,外人看我等內官威風凜凜。但是陛下在國家大事上從來是信大臣,不信內臣。所以司禮監幾乎是照準內閣票擬。”
“黃公公一直跟著陛下,很多事情上,自然不如內閣諸位相公。”
“而且”馮保壓低聲音,左右看看,說道:“而且,師傅覺得陛下真不知道嗎?”
周夢臣大吃一驚,說道:“你的意思是?”
馮保說道:“而今的陛下,無心朝政,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時候,嚴嵩既然這樣做。肯定是想過,有人在御前告狀的。特別是老師是當事人。恐怕他早就與陛下通了氣了。”
周夢臣聽了,猛地站了起來。他很想厲聲斥責,說馮保胡言亂語。但是他不是這個時代的大臣,將君主的形象完美化。而是細細揣摩嘉靖會不會這樣做?
頓時周夢臣只覺得好像苦膽被打翻了。一時間整個內腑都是苦的。
似乎真有這個可能。
嘉靖以權術御下,從來不講什麼道義的。
他只是講效果。
而且嘉靖又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對於嘉靖來說,天下之大,從來不及自己重要。所以邊關上一戰之勝負,勝多少,負多少,在嘉靖看來,其實並不重要。如果說嘉靖而今有時間的話,他未必不會拿這一件事情來敲打嚴嵩。
但是從來不是為了下面主持正義。而是覺得嚴嵩的勢力有些大了。
而今,太子病重。嘉靖連見周夢臣時間都沒有,在這一件事情上,就是另外一個選擇了。就是暫且按下不表。就當是不知道。
當然了,按下不表,不是今後都不說了。而是準備秋後算賬。
等有需要的時候,這一件事情翻出來,就能將嚴嵩置於死地。
從權術的角度來說,嘉靖太有可能這樣做了。
畢竟嘉靖實在太聰明瞭。
只是周夢臣內心之中一口不平之氣,卻是宣洩不出來的。他不僅僅是為了戰死在永寧關的將士不平,也為未來的局勢擔心。俺答已經磨刀霍霍了,經過這一戰之後,在宣大收穫不少,俺答的實力又有所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