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韃子圍城之前,其實就迎來一波難民潮。只是那個時候,北京最緊要的事情,是擊退韃子,哪裡有時間去管這些難民的死活,而且提前來到北京城的難民要麼是訊息靈通,要麼是地方的有力人士。
他們大多都有銀子。
雖然在北京城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但是總體上,並不需要官府多管。
不過在戰後湧過來的難民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韃子所過之處,不知道殺了多少,焚燒了多少房屋。這些人都是在韃子刀下逃了一命。但是韃子走後,卻沒有辦法在當地為生了。畢竟,一來他們的積蓄,已經被韃子搶走了。連下一頓飯吃什麼都不知道了。二來,農業生產是很脆弱的。而今看似韃子上過,僅僅一兩個月。實際上整個下半年的農業生產都受到了影響。
他們也熬不到明年五月麥熟的時候。
他們能怎麼辦?
只能去一個可能給他們的家人帶來生機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只能是北京。不會是其他地方。
幾乎所有人都這樣想。只是他們卻不知道北京這裡已經不堪重負了。
北京城下一下子聚集了不知道多少勤王軍,這個真不知道多少。因為所謂的勤王軍,大多數是地方自發的,根本不是兵部調過來的。這些民兵根本不在兵部的花名冊上,作為臨時軍隊。甚至時不時有人加入或者退出。
很難統計出勤王軍的確切人數。
但是這些人都需要北京供應糧草。
再加上通州倉的問題。北京糧食緊缺。
不過,周夢臣細細調查過,其實北京糧食看似緊缺。但實際上並不緊缺。畢竟這是北京。不是別的地方。北京不僅僅是大明的京師。也是大明在北方最大的儲備中心。不管是糧食,鐵器,乃至於其他各方面的東西。各種物資都能在北京城中找到倉庫。
而且北京也是北方的商業中心。即便不算官府的儲備,單單說民間的儲備,各大糧鋪的糧倉。也是有相當大的糧食儲備。
而今物價飛漲。無非是想發國難財而已。
要處置也很容易,鐵腕處置便是了。
這根本不用周夢臣去想。直接從一些名臣的事例之中照做就行了。用強硬的手段,將商人的糧食納入朝廷的管理之下,統一支配,限制糧價云云。
但問題是,這是北京。是天子腳下。不同於其他地方。
之前說過,北京的商業版圖其實都已經被勳貴瓜分殆盡了。除非是開一個小店鋪,賺一點辛苦錢,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想商業上賺大錢,沒有勳貴之中某一家做後臺,是想都不要想的。
在這個情況下,京城的大糧商後邊沒有人嗎?
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