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負責軍隊後勤,與地方官府交接等等。但是很明顯一點,那就是帶有監軍的性質。
從最上面兵部尚書總理戎政。到最下面營官級別,都有文官參議深入軍中。
這一套體系,並不是周夢臣提出的。而是李遂提出的並完善的。周夢臣其實並不是太喜歡。因為很明顯的是文官領軍。而今將士都是有戰功的。上面還有周夢臣這個後臺,大部分文官都不敢亂來。但是將來怎麼辦?
從一開始有監察權,到後來演變成了主官的事情還少?
漢朝的刺史,本來就是監察官。但是後來變成地方主官。而今的巡撫一開始也是都察院的。而今也是實質上的地方主官了。
只是周夢臣,也提不出發對的意見。
因為,這個想法乃是大部分大明士大夫共同想法。那怕是周夢臣麾下很多文官,也是這個意見,周夢臣不能違背眾意。文官與勳貴之間關於兵權的權力爭鬥,從大明開國開始,一直到現在,一直是存在的。
雖然武勳們已經躺平了,而且文官們也意識到了軍隊戰鬥力下滑的問題。但是對於將軍隊難入自己的管理之下,依然是有非常濃厚的興趣。
之前南京軍權一直在南京守備,也就是魏國公府手中的。
周夢臣打擊魏國公府,將魏國公府簡直是脫光了。一切權力都剝奪了。嗯,倒是給魏國公一些好處。因為京營的裁撤,南京京營附近很多衛所的土地。周夢臣也都默許落到了魏國公府名下。
可是,這早幾百年前都已經是魏國公府的土地了。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周夢臣也不會將這些土地讓出來。
魏國公府實實在在成為了富貴閒人。
從勳貴這裡奪回來的權力,再次還給武勳?
文官上下都是不答應的。周夢臣也是文官,不能違背自己身後的支持者。
周夢臣只能往好處想。
比如他加強武勳實力,如果能一直保持武勳的實力,就能與文官達成平衡。或許能維持住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不至於讓文官過度參與軍隊。
雖然要以文治武,但也不能太過分了。
而南京兵部尚書掌控南方大舉,有調兵權。而李遂這個兵部侍郎。雖然名義上服從兵部尚書。但是自成體系。也是互相制衡的手段。
南京兵部尚書可以管理南方軍政。但是不能掌握南京的軍權。而且兵部侍郎雖然掌控南京軍權,但是他在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南京兵部尚書的制衡。
這也就成為了,未來南方軍政的新局面。
&n..pppp('奮鬥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