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全面爆發。
一個月後,日本又在上海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隨即打響,中日兩國在滬杭一帶雲集百萬大軍。
首都南京,一下子被推到戰爭前線。
由於敵強我弱,再加之國民黨當時執行的片面抗戰路線,上海前線的形勢不斷惡化。
11月,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戰場形勢完全逆轉,中國軍隊開始全面撤退。
日軍佔領上海後,迅速向南京挺進,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漢。
故宮的工作人員也開始從水上、陸上分別搶運南京朝天宮庫房的故宮文物。
搶運工作是在敵機轟炸之下晝夜進行的。
12月8日,日軍的先頭部隊距南京只有數十公里,南京城內已經一片混敵,搶運工作不得不停止,而此時尚有2900箱文物未及運出。
12月12日,南京淪陷,日軍隨即在南京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
位於朝天宮的文物庫房也被日軍佔領。
日軍先是將裡面的文物搬出,然後將朝天宮庫房改造成了一家傷兵醫院。
而此時,從南京搶運出來的故宮文物正踏上逃亡之旅。
從北線、中線、南線三路向安全地帶撤離。
……
成立抗日同盟會的楊安,得到無數同仇敵愾的愛國之士響應。
此前他積累的名望,在如此關鍵時刻全部爆發。
他身當表率,花了150個兌換點兌換了三萬大洋,用於購買各種物資支援正在前線抗日的英勇戰士。
在他的號召下,南方各大門派的主事人踴躍捐助物資和錢財,北方以宮羽田、李堯臣為首的各大門派,也發起對抗日同盟會的聲援。
這股以南北多個門派為主力的抗日同盟會,引起各方勢力的關注,處於風口浪尖之上。
數月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深受戰場洗禮的一千多名抗日同盟會成員,毫無疑問已成為不怕艱苦,不畏死亡的英勇戰士。
儘管他們沒有精密的熱武器,只有能搞到一些步槍和手雷。
但在楊安的統率下,他們貫徹偉人的“十六字真訣”。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游擊戰打法很快在前線戰場顯威。
殲滅的日軍數量從十幾個到上百個,繳獲的日軍裝備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