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走了,沒說怎麼處罰,這反而讓陳相更加的不安,為了摸清皇帝的想法,第二日陳相便上了辭呈,說自己想要回老家照顧年邁的母親。
皇帝看了辭呈,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陳相摸不準皇帝的想法,第三天,陳相又上了一道辭呈。這次,皇帝安慰了陳相一番,讓他繼續努力在崗位上發光發熱,說朝廷離不開陳相,連帶著宋浩揚都沒發落。
陳相得了寬恕,又低調了大半月,見皇帝確實沒追究的打算,陳相心中暗喜,心說皇帝果然是離不開自己的,這不,不但沒罰他,連宋浩揚都沒處置。
不過,宋浩揚當著這麼多的人的面出了醜,陳相也不好再把他往上面送,想著讓他出京躲幾年再調回來,結果,宋浩揚不願出京,陳相小女兒也鬧著說離不開父親母親,於是,陳相便將宋浩揚暫時閒置了下來。
皇帝待陳相和善,久而久之,陳相便張揚起來,這年秋天,江南糧食豐收,為了慶賀登基以來的第一件喜訊,皇帝高興,便加了恩科,令陳相主持事宜,呂長歌負責考場治安。
不過是多開了一次科考,這種事情對於陳相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誰料科考當日,有學子舉報考官洩題。
事情一出,皇帝震怒,讓呂長歌接手案子,呂長歌順著考生給出的線索一查,便查到了宋浩揚那裡。
原來,宋浩揚有幾個上京趕考的同鄉得知他在丞相府便走了他的路子,宋浩揚沒禁得住銀子的誘惑,便擅自偷了陳相的試題。
事情一出,陳相立刻棄車保帥,也顧不得自家女兒的哭訴了,直接便把宋浩揚交了出去,皇帝這次也不手軟,直接將宋浩揚斬首示眾,且宋家子弟再不許入考場,於是,宋家一脈立即將宋浩揚一支三代都逐出了家譜,宋家被逐出家族的庶子女們為了自家的待考晚輩們不受宋浩揚的影響甚至乾脆改了姓,自此,宋家這一支算是再無出頭之日。
陳相交出了宋浩揚,又處置了幾個考官,原以為事情算是完了,誰知這時,有人翻出了上一屆陳相包庇宋浩揚等幾位考生的事情,而後,又有陳相老家的鄉紳們聯名告發陳相族人在一方侵佔良田,為禍百姓的事。
事情一經查實,皇帝立即罷免了陳相的一切要務,沒收其家產。念在陳相年事已高皇帝免除其死罪,讓其回鄉養老。
罷免了陳相以後,皇帝將曾經保持中立的副相提拔了上來,讓自己的心腹出任副相,同時,呂長歌也被調去了兵部。
時間又過了五年,蕭廣賢被上司推薦出任了地方官,因為政績不錯,被調進了京城。
蕭廣賢一進京就拜訪呂家,這時,蕭廣賢的大兒子已經16歲,呂二奶奶看著這個和影響中一樣端方的少年欣慰不已,一時興起,便拉著蕭夫人說要結個親事,蕭夫人一直都感恩二奶奶的救命之恩,見二奶奶的大姐並沒有那些世家小姐們的驕縱跋扈也欣然答應了,婚事,就定在來年冬天,到時候,禮服彩冠也不會覺得熱。
張明華因為賑災得了皇帝眼這些年雖然升遷慢了些,也算是穩紮穩打的在上升。
朱佑和張明慧的孩子前年開始,便一直跟著舅舅學習,這些日子下來,言行舉止越發的像張明華,趙秀娥雖然對此有些不滿,不過自家孫子能越來越好,她還是勉強接受了。
這一切看起來好像都和陸小夕沒了關係,有一次她在和呂二奶奶的聊天中說起,感覺自己很渺小,好像自家的存在都沒多大的意義一般。呂二奶奶聽後,想了想卻搖了搖頭,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