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心愣了一下,沒想到李易會反問自己。
螢幕前的觀眾們也有不少都露出古怪之色,李易所說的故事顯然是他們一家人。
只是在李易的描述中,不管是李易,還是他的父母,都是淳樸的山民形象,一直在透過努力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
沈若心臉上露出思索之色,並沒有急著開口,過了好一會兒,她才一臉認真的開口道,“換做是我是你的父母,大概會努力去學習新東西,開闊眼界,至少學著做點小生意,一點點擺脫只能依靠出賣體力賺錢的命運。”
李易淡淡一笑,“沈小姐雖然說的有可行性,但是李易的父母卻連這種簡單的見識都沒有,只能依靠出賣更多的體力來還債以及籌到李易上大學的學費。
在李易讀高三那一年,李守業的身體剛剛好沒多久,就和方豔每天3點起床做早餐去賣,一直持續到早上九點。
然後李守業收攤之後,去工地開始幹活,方豔去一家物業公司做保潔員。
到了中午的時候吃完飯,李守業趁著中午休息的空檔,去一家工地附近做快餐店刷碗,只為了拿一個小時15塊的工資。
方豔中午則在一家工廠的食堂打雜,在那裡時薪雖然也不高,但是卻可以解決午餐問題,還能打包帶走一些剩飯剩菜晚上再吃,能省下不少錢。
這樣,到了下午2點到4點,李守業繼續在工地上幹活,方豔去另外一個公司做保潔員。
因為方豔踏實肯幹,物業公司的老闆將她介紹到了這家公司,下午的時間來這裡做保潔。
也是因為在這裡,這家公司的員工看到了方豔做事認真,從來不偷懶,問她願不願意去家裡做鐘點工。
於是方豔每天下午5點到8點的時間也被填滿了,在這些公司員工家裡輪流做打掃衛生和燒飯的鐘點工。
這家公司很大,員工很多,收入也大多不低,每個人每個星期只請一次,也能讓方豔每天都有活幹。
到了晚上8點之後,方豔和李守業再去夜市擺攤,一直到12點收工。
週末他們會再找些兼職,推銷牛奶、發傳單,有什麼做什麼。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除了過年之外,沒有休息過一天。
這個時候,他們一點一點還清了家裡欠的債,也湊到了李易上大學的學費。”
《離別曲》正好在此時轉為了透著悲慼與幽怨的旋律,流露著一股淡淡的憂鬱情懷,讓人一下子被帶入了這種情緒當中。
配合著李易那平靜淡漠的語氣,沈若心沉默了,螢幕前的觀眾們也都沉默了。
李守業夫婦將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壓榨至此,幾乎是拿命在奮鬥,這樣的精神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動容。
“李易知道父母掙的都是血汗錢,他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將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面,只為了讓父母開心,讓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李易這輩子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考上了中山大學,而是父母在知道他的高考成績以及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他們臉上露出的那開心到極致的笑容。”
李易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原本李易的人生軌跡到這裡,應該是李易努力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好醫生,然後在羊城買房。
和一個女醫生或者和一個差不多收入的白領階層的女人結婚生子,實現階層的一個小躍遷,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但正如大家現在看到的,如果故事是這樣進展的,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情了。
這一切的起源,都源自李易大四的時候,和一個叫王琳的女同學發生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