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羅想著,突然就覺得養孩子也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了,“寶寶想站起來走路啦,怎麼不把母親叫過來呢,要是錯過了寶寶第一次學會走路。”
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呢,就算會說,也只是一些不清不楚的音節,哪裡就知道讓人把娑羅給叫來了。
孩子還沒有聽懂娑羅說的什麼,只看見娑羅的嘴巴張張合合,而且感受著那個氛圍,也知道那是責備自己的話了。
這麼小的孩子說他們已經會說話了,還不如說是從情緒感知上猜測大人說的話。
小孩長得白白嫩嫩的,皺起眉頭的時候,別說還真有一點小大人的樣子,“啊啊啊,啊啊啊!”
小孩的拳頭握得死緊,從那表情還動作就看出來了,那是在控訴娑羅呢,控訴她冤枉人。
侍女覺得孩子這樣不好,娑羅到底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還是這個城主府的所有人,要是因此而厭棄孩子,那才是得不償失。
娑羅之前還在質疑係統給的研究報告,此刻看著孩子的表現終於確定了,這個年紀的孩子,確實已經有了一些思考能力,只是說這個思考的深度有多深而已。
侍女走了過來,蹲下身子,就要去安撫孩子,更甚至的還想提醒孩子不要對娑羅這樣。
孩子還沒有什麼等級觀念,可要是被身邊的人提醒的多了,就會開始疑惑,要是情緒強烈一些的,還會討厭那個讓自己難受的人。
娑羅不希望那樣,更不希望那麼小的孩子,就有了那樣的等級觀念。
娑羅示意侍女退開。
侍女不想的,可是礙於娑羅的示意,只能夠悻悻離開,不敢再去看孩子一眼。
娑羅拉著孩子的兩隻手,問腦海裡的系統,‘孩子三歲之前的記憶,可會影響後續的成長?哦,不對,那個時候,他們估計已經記不得那麼多了。’
孩子大多數都不會有三歲以前的記憶,但是也是有潛意識的。
【孩子是有潛意識的,就算沒有了記憶,潛意識也會讓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有一些指向性的偏移。】
一個已經有了自己想法,還已經有了記憶的孩子或者成年人,做一件事情或許不會只有一個原因,當有了多個因素的時候,一點點的意識偏移都會讓他們走上不一樣的道路。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這個潛意識,不得不說非常重要。
孩子三歲之前的教育,其實也是需要上心的。
娑羅看著還在思考的小臉,內心之中突然就生出了許多歉意,她之前的想法還是錯了,她不是一個多自負的人,既然已經錯了,那麼也沒有必要去掩藏。
她對這個孩子的關心還是少了一些,只是把她交給了下面的人去帶。
最終會帶出來什麼樣子,她都不能確定。
那個鏡子已經預告了孩子的未來,但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娑羅咱們都應該警醒一些,而不是因為那樣的預示就掉以輕心,那顯然極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