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天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咒術師。
其實羂索並不比天元小多少。
如果將以“天元”為代表的咒術師看做初代,羂索就是二代術師,也可以說是第一批咒術學徒。
祂曾是“天元”的學生。
天下第二的結界術,作為隱藏底牌之一的“式神術”都是在跟“天元”學的。
當然,那個時候祂還不叫羂索。
在那個連都城都沒有年代(日本第一座都城藤原京建成於公元694年,此前一直是天皇在哪,哪就是都城,而天皇丫居然是流動的),也不可能給孩子起羂索這種奇妙的名字,畢竟和族發源的國度都是以“狗奴”為名。
不過,羂索的本名與天元的本名一樣,都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所以還是以此代稱。
當時的天元雖然獲得了“不死”術式,但因為還處在正常人類年齡,還沒有後期的長生者心態。
對於學生也沒什麼保密的想法,有問必答,傾囊相授。
羂索也是在那個時候瞭解到了關於“源典”,關於“不死”術式的種種奧秘。
但那時年輕的羂索仍是出於對未知的渴求,出於對知識的好奇,沒有與“天元”分道揚鑣的想法。
直到歲月流逝,時光荏苒,羂索發現自己青春不在,精力也大不如前。
祂終於意識到,自己不是持有“不死”的老師,總有一天,祂會死,會塵歸塵,土歸土。
求生是人類的本能。
死亡是人類原初的恐懼。
羂索也不例外,而且因為醉心於咒術研究,祂比普通人還懼怕死亡,還不想死。
於是,祂開始尋求延命之法。
由於自身持有“不死”,天元不僅沒有阻止羂索,反而積極地為祂提供幫助,將自己年輕時求道,遇見“源典之樹”的經歷和對於“源典”的經驗與猜想都無私地分享給了羂索。
功夫不負苦心人。
在經歷無數艱難險阻,走遍日本每一個角落,連大海都沒能阻擋祂的探求,最終在命懸一線的時候看見了由水晶組成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