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荷:“奴婢怕瓷瓶裡面有什麼毒物,拿遠些小心翼翼開啟,沒有聞到什麼味道。再看瓶子裡面,像是一些粉末又不是粉末的東西。”
吳清荷:“奴婢想著,鍾珂兒鬼鬼祟祟地在這裡埋東西,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奴婢又將罈子埋了。”
吳清荷:“後來,奴婢就在留意鍾珂兒的軌跡,發現鍾珂兒每日晚上都會到花園裡面取一些粉末走,然後去到三皇子殿下的寢房。”
吳清荷:“後來,三皇子殿下就一病不起,直至故去。奴婢就猜想,此事或許跟鍾珂兒有關。但是,奴婢在宮中多年,心裡也知道一些事情,故而奴婢也不敢多嘴。”
吳清荷:“三皇子殿下故去的那日晚上,奴婢想到花園裡去檢視,看東西是否還在,沒想到叫鍾珂兒撞見了。”
吳清荷:“鍾珂兒就威脅奴婢說,若是將此事說出去,奴婢也逃不了干係。”
吳清荷:“奴婢便勸說鍾珂兒,說此事乃是誅九族的大罪,背後之人未免洩露,會將相關人等殺人滅口的,讓鍾珂兒自己小心些。”
吳清荷:“鍾珂兒也想到了這個結果,便詢問奴婢該怎麼辦。”
吳清荷:“奴婢說,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若以後查出此事來,鍾珂兒會連累九族。所以,奴婢讓鍾珂兒留下一些證據,萬一以後事發,她還能彌補自己的過失,以免禍及家人。”
吳清荷:“因為奴婢也看到了此事,奴婢自知也是逃不了干係的,奴婢便讓鍾珂兒說出事情的原委來,以後奴婢也好為鍾珂兒說幾句話。”
吳清荷:“鍾珂兒告訴奴婢,她是穎妃娘娘安排在歡慶宮中的眼線,一來是為了監視賢妃娘娘的動靜,二來是為了以後行事方便。”
吳清荷:“因為賢妃娘娘是鐵將軍府裡出來的,陛下看重鐵將軍,賢妃娘娘一進宮就封了妃子。”
吳清荷:“自賢妃娘娘有孕之後,穎妃娘娘便授意孟妃娘娘從中作梗。孟妃娘娘便讓身邊的人向鍾珂兒傳信,讓鍾珂兒想辦法讓賢妃娘娘滑胎。”
吳清荷:“只可惜,賢妃娘娘的飲食起居都由陪嫁丫頭照看,鍾珂兒無從下手。直到後來賢妃娘娘生下三皇子,歡慶宮也忙活起來,這才叫鍾珂兒尋得了機會。”
吳清荷:“在薰香裡面下毒,這是很常見的手段,也是最容易被識破的手段。但是,加了天花粉的薰香,是查不出來薰香裡面有毒的。”
吳清荷:“天花粉遇著火,就會飛出去,等到薰香燃盡了,裡面也就沒有天花粉的蹤跡了。”
孟婷瑜說道:“既然薰香燒完之後,裡面就沒有天花粉的蹤跡了,那為什麼李靜蘭事後卻從香爐裡面發現了天花粉?這不是胡謅嗎?”
李靜蘭說道:“按道理來說是這樣的。”
李靜蘭:“當年,三皇子殿下染病之後,時常啼哭,賢妃娘娘便讓人在寢房裡面一直點著薰香,三皇子殿下睡著之後就不會啼哭了。”
李靜蘭:“三皇子走的時候,寢房裡面還燃著薰香。因為事發突然,而當時的寢房裡面一時大亂,奴婢便趁亂從香爐裡面取出一些未燒完的香料出來。”
李靜蘭:“等到奴婢與其他人歸置好三皇子殿下之後,回頭再去檢視時,香爐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