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老侯爺去世後,那些姬妾沒了人撐腰,老夫人不用再擔心因為自己想要討回公道,會使得自己膝下兒女的前程被老侯爺苛待。
她一紙狀子將那些庶子和姨娘姬妾告去了衙門,可是造成了好大的轟動,等案子判下來,更是滿京譁然!
除了養在老夫人膝下的三個庶子和兩個庶女,其餘的庶出不拘男女,還有他們的姨娘,一大半都被判了刑,打了板子。
接著,老夫人在孃家人的陪同下,捏著衙門判下的文書,把老侯爺給出去的家財通通收了回來,她還把自己膝下的孩子單獨排行,至此,徹底同那些人撕破了臉,斷開了本就不存在的情分。
這場子從頭到尾找的,連已經出嫁的姑娘都被波及到了。
她們後不後悔,老夫人不知道,也不關心,反正她舒心極了,快樂極了。
而罪魁禍首老侯爺,老夫人她不是不想告,而是人已經死了,世人慣有的想法,認為死者為大。
——他都死了就算了吧,和一個死人還計較什麼!
——人死債消,你這樣不依不饒的,也太難看了!
——你教出來的孫女我們家可不敢娶/你這麼強勢你家的孫媳婦肯定難當!
她當初放出告亡夫的風聲後,比這更難聽的話都聽過。
雖然她從頭到尾壓根兒就沒打算告死鬼丈夫,不過是以退為進,想讓府尹將那些妾室庶子刑罰判的重一點。
當初他們的判決出來後,世人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死鬼丈夫縱容的嗎?不,他們知道!
不光知道還罵他糊塗沒人性,可自己真要將丈夫告上公堂,他們反倒嫌自己不夠大度。
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的人是少數,更多的人是秉行誰弱誰有理。
其實就像他們說的,人都死了。他們以為自己聽進去勸了,只有她自己知道,因為死了,告了也懲罰不了他,因此她根本就沒打算告他。
他要是現在還活著,也不是不能告一告,反正孩子們都大了,也成家立業了,掣肘不了自己了。
至於年輕的時候和離,她想過,可是她沒把握帶走幾個孩子,大兒想都不用想,婆母就不會答應,二兒,女兒和收養的幾個庶出,雖然不得看重,但想帶走頗有難度,尤其是幾個庶出,和離了她就沒有了立場去管。
死鬼丈夫可不是沒有能力的閒散侯爺,他在世時是戍邊大將,有權有勢。
自己孃家雖說不比侯府差,但碾壓不了他,無法徹底壓住他,孩子就帶不走。
最重要的是,死鬼丈夫雖然不待見自己,卻看重大兒這個嫡子,早早就請立了世子,自己要是走了,他肯定要續絃,大兒就成了最危險的那個。
哪怕她能狠下心不管收養的幾個庶出孩子,可她拋不下大兒。
好在自己比他活得久,仇也報了,至於同死鬼丈夫的恩怨,只能等百年後去地底下算了,誰讓他命太短呢。不然,很該讓他老了老了體會一把跌到泥裡是什麼滋味。
想起往事來到底有些意難平,她就不明白了,自己哪裡不好了,讓他那般厭惡。
難道他求娶自己的時候,沒有打聽過她的脾性嗎!婚前幾次見面也是和睦的,甚至婚後也心平氣和的敬愛過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