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臣不敢> 後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

後記

從邊境回到清風谷,過了這個年,楊柳就往京城去了一趟,坐實了“楊柳”因在爍石城守城而病得深沉的流言。

幾乎是閉門不見一切來客。

時日一長,眾人也都習慣了。只是茶館酒樓、街頭小巷的說書人,還總是樂此不彼地帶著楊柳的過往四處唱和。

流落在外的身世、出眾的能力、帝王的信賴……據說朝中許多大官,都與楊柳有私交。新近即位的突厥可汗,也對楊柳十分欽佩敬重。

而故事的主人公也才二十出頭。

這些故事往往能得百姓歡喜,贏得最多的討賞錢。

江左的安豐縣、庭州的爍石城,更是每個說書人的福地。他們聽說書人說楊柳,往往聽得最專注,沒有閑錢也要包了說書人的飯菜住宿。而說書人對楊柳的認識和補充,也多是從這兩個地方的百姓口中得來。

久而久之,楊柳淡出了朝堂,卻一直活躍在百姓口中。街井市坊,幾乎無人不識楊柳。還有自幼聽楊柳的故事長大的文人墨客,寫下許多詩詞歌賦。

而與楊柳的事跡相提並論的,便是當今陛下的婚姻大事。

陛下已經年近三十,後宮卻空無一人。每隔幾日都有不少臣子上書,要陛下廣開後宮、綿延子嗣,陛下卻誰都不應。

楊柳每年只有在年關時分,才會待在京城。偶爾這個時候,柳神醫會出谷來看她。

蕭策安自然不滿相處如此短暫,然而拗不過楊柳,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中有兩次,或許是深宮寂寞,也或許是頂不住朝臣壓力,他竟日日黏著楊柳,想和楊柳共同孕育子嗣。

楊柳態度堅定,他碰了滿頭灰。次年還想勸說時,發現楊柳連年關都不回京城了,往往直接回了清風谷,自是悔恨不已。

但他這些年早就有意培養蕭燕山,雖遺憾他治理了許多年的江山不能給他和楊柳的親骨肉福澤饋贈,更遺憾這輩子都沒能見到自己和楊柳的骨血,卻還是順著,最後立了蕭燕山為太子。

又壓著蕭燕山,磨礪了他近二十年的光華,瞧著蕭燕山漸漸長成,也有了明君氣象,這皇帝便一天都當不下去,年節時禪位,跟著楊柳一起丈量河山。

彼時楊柳的遊記已經十分暢銷,名聲大噪。

但輿圖的製作卻急不得。即便楊柳過目不忘,要製作一份相對精準的輿圖,也要耗費許多心力。

楊柳覺得,僅僅是這一件事,就夠她做上一輩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