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好青年,一個愛打籃球的小夥子,從今以後那隻腿就廢了,你能理解這種心情嗎?
說句難聽的,他還不如死了呢。”
“不是,哥,你怎麼說話呢?”那中年婦女不幹了:“有這麼詛咒自家侄子的嗎?”
“閉嘴,你聽我說。”中年男子強硬的開口:“這話是說的難聽了點,但人死了,那你們就無論如何都成為過錯的一方,我們就更加的理直氣壯。
他的賠償金拿到了,他爸媽可以過得更好,不用照顧他,伺候他,也不用天天怕他鬧著自殺什麼的……
可現在關鍵是他沒死呀!
他半死不活的,每天要一個人去服侍他吃飯,洗衣服什麼的,醫藥費要長期跟著走,還天天要守著怕他鬧自殺……
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你懂嗎?
比死了一個人耗費的還要多。”
這番話說的情真意切,也是非常現實而薄涼的問題。
吳羽理解。
有些人真的是活著還不如死了,死了,那人走茶涼,過一段時間大家從悲痛中走出來,該生活還是生活,該上班還是上班。
但若是不死,那麼一大家子就得長期,甚至幾十年的為人的一個人轉,每天把生活弄得雞飛狗跳的。
解決完一個問題,總會出一個新的問題。
被一個人拖垮了一個家庭的事情,不是沒聽過。
畢竟現在網路那麼發達,什麼奇葩事兒都能從上面知道。
可是,萬事都有那麼個可是。
可是吳羽是站在莫其這方的呀。
吳羽不是那個少年的父母啊。
在父母的眼中,那孩子再怎麼調皮,再怎麼錯了,那也只是小孩子心性,教一教就總覺得會好的。
但外人未必是這麼想的。
他是臉色有些不好的開口:“這位大叔,我承認你說的都對,我也不是那種沒有同情心的人,我要是真的一點同情心都沒,今天也不會站出來幫我朋友。
但這人吧,萬事有個立場。
我不能因為同情你,然後就什麼都依著你們吧,這樣對我朋友又有何公平可言呢?
你侄子也是要上大學的人了,那應該也是成年了吧,那麼大個人還犯了這種錯,他應該自己來承擔這一切的。
不過事情既然鬧到了這個地步,咱們也就不講人品什麼這些問題,就單單這條腿而言。
我拿20萬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