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人間天國> 第三百六十章 雲紋之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章 雲紋之秘 (3 / 4)

兩人又復寒暄了幾句,商量了一些寧無名長居於此的細務後還虛告辭離開。出門之後未久,便命叩雲板召請眾真人議事。至於寧無名也少不得用一用心音傳語的神通對落霞洲諸事做做安排。

這些東西葉易安都不知道,他當然沒有死,他的雙眼依舊能看,雙耳依舊能聽,包括還虛與寧無名的對話他的耳朵也都聽到了,但這一切都如清風拂面,過眼雲煙,無法進入他的內心。

眼耳口鼻舌身意,葉易安所有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全然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所以雖有耳卻似無耳,雖有身卻已忘身。這一切都因為作為七部統帥的心神全然沉溺進符號雲象的世界中無暇旁顧。

漢字的本質是一套表意的符號系統,甲骨文如此,雲文如此,與雲文同源而更奇古的雲紋亦是如此,如今,葉易安就陷進了這一符號世界難以自拔。

他不知道外部的世界中時間流逝了多久,只知道他從雲翳洲天空白雲變幻中找出的雲紋已經有一百五十六個。

這種雲紋全然出於自然界雲象變化,一個兩個,當它數量很少時根本無法窺知其含義所在,甚至無法斷定它的多次重合出現究竟是有其含義還是隻是天地自然中諸多無法解釋的重合中的一種。

所幸葉易安的師父是葉天問,那個五六歲就開始教他雲文,對雲文的重視遠遠超過術法的葉天問。他知道這些雲象顯現出的雲紋絕非偶然的重合,它一定有秘密隱藏其中。

他想解析這些雲象符號,找出這些雲紋的意義。

艱難,非常艱難,艱難的最初甚至不知該從何入手。在絕望的焦躁中徒勞許久後,葉易安的心神終於能夠跳出這些雲象符號本身向更為熟知的符號系統回溯。

從人生最早學習的漢字系統,到跟隨李明哲學習的甲骨文文字系統,再到雲文文字,這一過程就像在爬巍峨險峻的高山,有了堅實的前一步才會有後一步。

當剛剛學會不久的雲文文字系統被全面,潛心的分析總結回顧後,再來看比其更為古老的雲紋雲象符號時,心神終於擺脫之前的茫然,找到了感覺,並開始觸發對於解析未知而言最為重要的靈感。

但就在這時一個新的攔路虎隨之出現,那就是當年李明哲最初解析甲骨文時同樣遇到過的困境——樣本不夠。

一百有餘,單純從數量上看似乎並不少,但對於一套龐雜的符號系統而言,這又實在太少,少到甚至連最基本的比對工作都無法開始。而云翳洲天空中每一個新雲紋的出現則至少需要三天,即便三天能出現一個,還有可能是此前已經出現過的重合。

艱難關頭,作為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有創作力的思路的靈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心湖中沉寂已久的石卷經文被翻了出來,歷歷在目,字字珠璣,絕然就是同樣的雲紋。

這些雲紋的符號樣本不僅多,更妙的是它還帶有讀音,尤其是其中學自神農聖殿中那一篇的發音樣本極有可能是出自身為始祖神的媧皇。

如此一來,構成一個表意文字三要素的音、形、意中,心神有了音,堪稱最標準的音;有了形,樣本量足夠多的形,也就終於有了探尋意的堅實基礎。

李明哲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凸顯出來,是他教會了葉易安甲骨文,以及如何由甲骨文去解析作為全然陌生文字的雲文。此時看來,在這一過程中葉易安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學會了兩種新文字,其更大的意義在於他教會了葉易安最可寶貴的方法——怎樣從距離最近的已知文字去解析一種有淵源的古文字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哉斯言!

雲翳洲幽居小院兒桃花樹下的葉易安不動不言,身如枯木,但其恍若死人般身體裡的那個葉易安卻是飛揚英發,智慧思維正已此生前所未有的高速高效運轉,因其效速太高,心神縱然竭盡所能也是勉力維持,根本沒有餘力旁顧其它。而這也正是葉易安身如枯木的根本原因。

這是消耗極大的過程,葉易安肉身皮囊的日漸瘦削就是顯證,饒是如此,若非有丹力支撐他也根本抗不住。但葉易安卻絲毫不以此為苦,相反的是他得到了極大的,大到無法描述的快樂。

這是一種幾乎前所未經歷的,龐大如海潮洶湧,超越了一切感官及肉慾的快樂,一種純粹的精神的快樂。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葉易安第一次感受到了南華真人莊子所闡發的道之意涵,並衷心認同他的言說。

心神中的葉易安享受沉迷於全新探索認知帶來的快樂,而這種龐大純粹的快樂也在深刻的改變他對人生、修行、天地的認知。

曾經無比在意的許多許多變得不重要了,他現在越發感覺,此生從遇到師父葉天問、入襄州黑獄、遇見活死人言無心……所有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為了這些雲紋,為了這些雲紋中包含的對他所處這個世界的體認。

而他未來的人生也在此時正式開啟,將來他所要追尋的目的不是更強的功法,更強的法器,更強的符籙術,也不是更多的地盤,更大的權力與影響力,而是那些雲紋中所隱隱勾勒出的恢弘的未知。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天地萬物的起源;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天地萬物執行的法則。起源和法則都是道,但它們絕非道的全部,道的邊界在哪裡?沒有人知道。

所以南華真人莊子說人生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體(體驗)認(認知)道的過程,誠哉斯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