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袁基舉薦了路人甲當縣令,然後路人甲當上了,那麼從此以後,路人甲就是袁基的門生故吏!
從此以後,只要袁基一句話,路人甲就得拼命報恩,否則,路人甲就是不忠不義之徒,是人人唾棄的小人。
這就是為啥,袁氏到死也沒有防備董卓,反而被董卓一鍋端了的緣故。
在東漢末年的特殊二元制政治結構下,袁家是董卓的舉主,是董卓的恩主,沒有老夫當年的舉薦,就沒有你董肥肥的今天。
所以,你董肥肥可以對任何人不講道義,但是卻不能對我袁家不講道義。這就像皇帝的母親,就是對皇帝再不好,甚至威脅皇帝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讓你當皇帝了,皇帝也不可能直接殺了自己的母親,這樣的舉動,只會讓全天下人都討厭皇帝。
具體的可以參考萬里他娘嚇唬萬曆時的說法:再不聽話,把皇位讓給你弟弟做!
可是,萬曆能怎麼辦?
他什麼都做不了!
報復誰也不可能報復老孃,明面私下都不可能報復,這就是普世價值觀!
而恩主和門生故吏的關係,和親爹、親兒子,是沒有多少差別的。
我舉薦了你,你發達了,我就是你爹!
自古以來,哪有兒子對爹動手,然後還想繼續身居高位的?
所以,當時的袁基、袁逢,根本就沒想到董卓會直接殺了他們,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防備。在他們想來,董肥肥就是再怎麼過分,也頂多只是圈禁他們,僅此而已。
不然,以袁氏的底蘊,稍微準備一下,也不至於一個人都逃不出去,直接死光光。
實在是董肥肥太不講規矩,以兒子的身份弒殺父親,你還想不想混政壇了?
而如今,袁基的兒子活的好好地,那麼袁基的故吏,就必須效忠他的兒子,如果不效忠,那就是人人唾罵的小人。
所以,當袁基的妻子,帶著兒子站出來要爭的時候,誰也無法反對,縱然是袁隗、袁逢,也只能乾瞪眼。
因為,袁基的妻子,是有家底的,是有人才團伙的,是合理合法的,甚至她還有著大量的嫁妝,有錢有人有法統,憑什麼不能爭?
所以,袁家這一次,不是兩分,而是三分!
袁術覺得,現在的自己才是嫡長子,你袁紹不過是個小婢養的!
袁紹覺得,若是討論嫡長,那我也是嫡子,因為我早就過繼出去了,法理上講,我也是嫡子。
袁基他妻子覺得,自己的兒子,才是唯一正統的繼承人。
那就吵,那就鬧,那就打!
高階的政治鬥爭,往往都比較樸實無華,比如大佬親自下毒,大佬親自帶著釘錘,去砸保險箱,搶檔案,比如關鍵時刻斷網斷電,總之,真正高階的政治鬥爭,都是很樸實的。
只有才講邏輯,現實他孃的從來都不講邏輯!
……
天人四年(黃巾起義前六年),秋
經過了半年左右的混亂,天下終於安靜了一些。
這半年來,世家子和漢室宗親之間的敵意非常大!經常私下裡切磋、戰鬥,手腳被打殘級別的傷勢,都不止一次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