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從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第十一章:君不君,臣不臣(眾籌寫書,見作者的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君不君,臣不臣(眾籌寫書,見作者的話) (4 / 4)

你不能因為荀攸年輕的時候,是個大忠臣,就認為整個荀家都是大忠臣。當然了,你也不能因為袁紹是個壞種,就說整個袁家都是大反賊,一個忠臣都沒有,這也太絕對了。

所以,靈帝在反覆思考之後就發現,如今的大漢朝,基本盤是良家子,也就是中小地主。

世家,就是牆頭草,是蛀蟲。

豪強、大豪強,也不是忠臣。

最底層的百姓,活都活不下去,對他們來說,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就談不上忠誠。

所以,對大漢來說,數目眾多的良家子,是根基。

數目眾多的、效忠於朝廷的官吏,是根基。

這就涉及到大漢朝的特殊官制了,在大漢朝,底層小吏,是可以一步步往上爬,一直做到大將軍、丞相的位置的,起碼理論上是有可能的。

要是宋朝、明朝,底層小吏,永遠都是小吏,一輩子都沒法做官,都不能往上爬,所以,宋明的小吏,積極性、忠誠度,都存在問題,他們也沒有忠心朝廷的習慣。

而大漢不一樣,有些本事的底層小吏,都有一顆往上爬的心。所以,翻看大漢史書,時常可以看到,某某出身底層小吏,辦了一件大案,直接扳倒了一位兩千石,自己也一躍而上,成為了六百石的縣令。

這樣的事情,在大漢朝,是比較普遍的。

比如公孫瓚,他進入官場的時候,就是一個小吏,正兒八經的小吏,但是因為長得帥,身強體壯,儀表出眾,被涿郡太守看中,最後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然後,公孫瓚就發跡了。

雖然公孫瓚是靠著吃軟飯當小白臉發跡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從底層小吏,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大漢朝的底層官吏,因為有著往上爬的希望,對朝廷還是比較忠心的,他們往往有著較強的主觀能動性,整治世家(歷史上),整治豪強(超凡大漢)還是很擅長的。

可是,一旦讓世家們,打著太平道的旗號,把忠於朝廷的基層官吏、底層縣令給全部殺光,來上一場大換血,那大漢朝就真的危險了!

想到了這樣的未來,靈帝能怎麼辦?

他嘆息一聲後,死死的盯著袁隗、袁逢、荀爽、盧植、皇甫嵩等人看個不停,呼吸也越來越急促。

啪的一聲,靈帝把面前的奏摺全部扔到了地上:“好!好啊!好一個下邳陳氏!好一個陳家!”

“好!真好!”

“朕記住了!”

“下邳陳氏,剿滅黃巾賊有功,當賞!陳珪之子陳元龍,頗有才華,特舉為孝廉,徵召為郎將。”

“朕本欲重用之,奈何太平道野心勃勃,妄圖謀反,便讓陳元龍軍前效力好了。”

“拜何遂高(何進)為大將軍,總理天下兵事,負責鎮壓太平道叛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