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師垣,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裡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吳淵看在眼裡,便命人制做了一種荷葉託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
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這段文字除了告訴我們太師椅的名稱由來以外,還清楚地說明,當時的太師椅就是帶有荷葉託首的圈椅。這種託首的功用類似於現代汽車、飛機靠背椅上的頭枕。一個大奸臣,一個馬屁精,無意中為中國傢俱史留下了一筆遺產。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檜與太師椅的種種瓜葛,並將帶有荷葉託首的交椅明確稱為“荷葉交椅”、“太師交椅”,為張瑞義的說法提供一個佐證。
這一個個巨大的集裝箱,若是把他們全部摺合成銀兩,究竟是多麼大的一筆數字,梅笑寒並沒有統計過。
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恐怕也會是他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像此類事情,又不能輕易向外人吐露,就算是二狗子也不行。
或許在大宋朝有一個福布斯排行榜的話,梅笑寒怎麼也能夠榮登前三甲,這還是謙虛的。
主人有了錢,僕人的腰桿也跟著挺直了,家裡的事情多了,房屋需要擴建,東西需要置辦,許多的事情也非是幾個人能夠完成的,這個時候梅笑寒想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皇帝選用人才,採用科舉制度。
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梅笑寒也是參加過考試的人,對於考試的流程倒是也不陌生。雖說考試並不一定能夠選到十分合適的人才,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經歷的起考驗的總是能夠擔任大任的,何況梅笑寒現在急需各種人才,若是能夠給他們足夠高的待遇,想要招攬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並不會很難。
朱元璋有了劉伯溫,劉備有了諸葛亮,劉邦有了張良和韓信…這才有了一番偉大的成就。
梅笑寒有些尷尬,他的身邊只有一個二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