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莫名的幸福感> 卷5 四季的沉思 第四章 四季的沉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5 四季的沉思 第四章 四季的沉思 (2 / 2)

在遙遠的東方,無數不知姓名的工匠,用他們畢生的精力,創造了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壁畫等偉大的藝術群。他們的名字已經融入了那些燦爛輝煌的作品當中。

時間創造了音樂。“田園”,“英雄”,“命運”,“歡樂頌”。貝多芬的交響曲或愉悅,或雄壯,或痛苦,或歡笑。是人類情感在音樂中的集大成者。貝多芬晚年完全失去了聽力,他忍受著失聰帶來的痛苦,卻給後人寫出了美好的樂曲。

伏爾塔瓦河在斯美塔那琴絃下靜靜的流淌,寬廣,寧靜,澄澈,雄渾。青年時代反對奧地利的統治,爭取自由獨立。以後致力於民族音樂的發展。斯美塔那懷著對祖國深深眷戀之情,譜下了這一曲調優美的樂章。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隨著小提琴奏出的樂曲,哀怨低迴,悽美動人。人們彷彿看到梁山伯與祝英臺攜手情真,雙雙化蝶。一曲“梁祝”,一段中國音樂史上的美麗傳說。

時間創造了文學。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六歲能文,被人譽為神童。十四歲便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藤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全篇氣勢磅礴,文采飛揚,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揮就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中國古典文學有著輝煌的成就。“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雖然題材各異,各有千秋。但全都人物生動,個性鮮明。故事絲絲入扣,動人心絃。

身為旗人的老舍,不僅是小說家,還是劇作家。他從小生活在北京護國寺附近的小羊圈衚衕,對底層人民生活有著深刻的瞭解。這為他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寫盡了人世間的辛酸苦辣,國破家亡的愛恨情仇。

從湘西大山裡走出來的沈從文,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以純真質樸的筆調,描述了一幅湘西小城的風情畫。碧綠的青山,彎彎的小河,河上擺渡的老艄工和他的外孫女。小城風情悠悠,民風純樸。人物性格不同,都是純良敦厚,熱情豪爽,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一部“邊城”把人心帶去了古老的沱江兩岸。

世界文學同樣是星光燦爛,精彩紛呈。伏爾加河孕育了俄羅斯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在帶給人們痛苦回憶和思索的同時,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昇華。

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同樣是充滿了對人類的悲憫之作,人性的美與醜,善與惡,在小說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時間創造了科學。科學給人以富足體面的生活,也給了人毀滅地球和人類自身的力量。時至今日,科學已經到了該做減法的時候。移民火星和外太空是不現實的。學會做減法,為後代留下生存的資源和空間。不要讓後人詛咒今天的祖輩。

高天上流雲,有晴也有陰。時光就是在人群的分分合合中向前流趟。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給單調的時間增加了韻味,使時間變得靈動起來。沒有人類的存在,時間是呆板而乏味的。沒有時間的存在,人類將無法生存。人是最懂得珍惜時間的,時間和人類是最好的夥伴。

新年伊始,永珍更新。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這些都是關於時光的描述。在忙於生計,忙於社交,忙於娛樂之外,人還是應該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思考。瞭解和學習別人的思想是重要的,獨立的思考也必不可少。不能讓別人的思想完全代替自己的思想。沒有思考的人生或許是輕鬆愜意的,但缺少了厚重感和底蘊。思想是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勤于思考,讓思考成就人生。

讀完“四季的沉思”,海濤深受觸動,頗多感慨,按“臨江仙”格律填詞一首:

錦簇菊香開已怒,籬邊細竹微枯。徐陽暖照日熙餘,滿園鋪落葉,裝點物華姝。

世事蹉跎心也靜,謝家金谷何居。牽黃賞杏伴丹蕪,不臨秋水畔,自有樂漁途。

——調寄《臨江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