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鼎餘煙> 第四百八十七章 補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八十七章 補償 (2 / 2)

承擔雷遠此行的開銷倒是小事。

廬江雷氏的故舊與曹公為敵,無論政治上、經濟上必然都有損失,而玄德公這邊保證將予以幾倍的補償。

這補償堪稱優厚之極了,說起來以三倍為限額,其實究竟彼輩在江淮有多少家財土地,還不是他們自己上下嘴皮子一碰說了算?諸葛亮所說,等若便是玄德公承諾,只要他們開口,無論錢財土地,都能滿足。

而諸家子弟起家能在州府、郡府,更是了不得的優待。廬江雷氏本身也只是近代崛起的豪武宗族,彼輩與廬江雷氏有關聯的,充其量鄉豪身份,但玄德公這是答應了將他們都當士人看待!

玄德公無愧仁厚之名。這樣的條件擺出來,說實在,哪怕真需要淮南豪強們去賣命,這時候就該賣命了。

雷遠想了想:“江淮乃四戰之地,戶口流失極多。此前隨我父前來荊州的,足有五萬之眾;留在當地的百姓擔心曹公遷民之策,逃亡大江沿線的又有十餘萬人,卻不知此時江淮還有多少百姓在。萬一當地人丁稀少,我興不起幾分聲勢,反而誤了主公的大事。”

“人丁自然還是有的。適才我說曹公在淮南大興屯田,並非虛言。續之你看……”諸葛亮站在雷遠身旁,指示著輿圖道:“這是淮南郡的施水附近,有屯田;這是合肥城外肥水附近的屯田;這是芍陂附近的漿水、洩水,這是茄陂附近的決水、灌水,並及沘水附近,都有屯田。另外,近來聽聞曹操所任命的皖城太守朱光大開稻田,也聚集了男女數萬口。”

諸葛亮所說的,已不限於淮南、廬江兩郡,而擴充套件到了豫州的安豐、汝南等郡。雷遠離開淮南以後,許久不曾關注那裡的情形,玄德公卻能對當地動態掌握如此清晰,顯然有其獨特的渠道,非雷遠所知。也虧得雷遠的輿圖精確細緻,能供諸葛亮一一指畫。

當下雷遠微微頷首:“既如此,我盡力試一試。”

諸葛亮笑了起來:“如此最好,就勞煩續之一趟了。”

“只是……”

“續之還有什麼疑問,但請說來。”

&#21434&#21437&#32&#22855&#20070&#32593&#32&#115&#117&#121&#105&#110&#103&#119&#97&#110&#103&#46&#110&#101&#116&#32&#21434&#21437&#12290雷遠沉吟稍頃,徐徐道:“當地的豪強倒也罷了,尋常百姓呢?”

“什麼?”

雷遠長身而起,站到廳堂門畔透了口氣,才回頭道:“廬江雷氏之所以領數萬之眾背景離鄉,遠逃荊州,是因為想在曹軍威脅之下保護黎民百姓。那些留在江淮,沒有離開的,是廬江雷氏力所不能及,是廬江雷氏未能做到保境安民的承諾,遂使他們淪落曹軍之手。僥倖未死於屠刀的,都成了被壓榨的農奴。如今雷氏賴主公恩德,得以在荊州立足,卻又回頭策動百姓們拼死……以軍師的明智,不會不知道這些百姓們一旦響應廬江雷氏,會迎來什麼樣的結局。到那時候,再欲為農奴、為犬馬,其可得乎?”

諸葛亮默然。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反問道:“若續之在彼處,憑藉雷氏的威望,或者授以刀兵,或者誘以逃亡,無論結果如何,總是一條路。若無續之,吳侯難道就不起兵攻伐江淮麼?曹、孫兩家大軍所至,難道就沒有廝殺屠戮麼?除非終結這亂世,否則,生民之哀,豈有已乎?”

廳堂中靜默了許久,雷遠和諸葛亮一起嘆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