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鼎餘煙> 第八百六十三章 成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六十三章 成敗 (1 / 3)

呂蒙是吳侯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他對吳侯絕對忠誠不二,也信賴吳侯的雄略和手段。

但正因為接近和熟悉吳侯,呂蒙清楚,吳侯是有鮮明弱點的人。吳侯的少年時代,始終有強悍的父親和兄長遮風擋雨,故而他自幼接受的教育、培養,都是如何做一個身居安全地帶的輔弼角色。

當父親、兄長先後逝世,吳侯被迫站到最前,這時候他才發現,自身的武勳不足,缺乏能壓服部屬的威勢。

威勢這種東西,對曹操、劉備來說,是數十年戎馬生涯中自然而然的收穫。曹操戰呂布、破袁術、鬥袁紹的時候,想的是攫取霸業而非威勢;劉備在東奔西走,一次次以少敵多的時候,想的是抵死求生,也不是威勢。

吳侯則非是如此。他年少乍領江東六郡,直接面對居心叵測的親族、桀驁不馴的部屬、各懷鬼胎的地方豪右。雖然孫討逆說,吳侯能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可在這亂世中,若沒有決機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的才能,又怎能令人信服呢?

吳侯從那時就確定了,他的當務之急,便是建立自身的威勢,憑此統御江東。所有才有後來的大舉簡拔年輕將校,所以才有後來的急取皖城,乃至之後三攻江夏。

在這些戰鬥中,吳侯無不是聚集了遠超過對手的力量,然後以泰山壓卵之勢破敵。透過這一系列的勝利,吳侯展現了自己在軍事上的能力,爭取到了絕大部分部屬的認可,剷除了那些不認可他的人。

但這些戰鬥,也使吳侯形成了非常惡劣的習慣。

一者,吳侯在戰鬥過程中,常常將建立威望的目標,放置在戰鬥本身的目標之前。他習慣了將每一次戰爭都當作穩固自身權位的一環,考慮戰鬥給自己、給政權內部的帶來影響,多於考慮具體如何迎敵。

二者,吳侯每逢作戰,必定設定嚴密完善的計劃、出動強力的部隊。如果時局變化都在預料,他指揮若定,不下於當世任何名將。但他歸根到底,不是一個從廝殺場中錘鍊出的武人。越是關鍵時刻,他越容易慌張;因為慌張,他舉更加畏懼在戰鬥過程中出現不在計劃內的強敵。

這兩個習慣,在後來對江淮的戰鬥中反覆暴露,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結果。而此番攻打江陵,依然因此造成了敗局!

呂蒙想得清楚,但正因為想得清楚,他心中的鬱積更難以宣洩。

就在這時候,江陵南門方向彷彿一陣悶雷滾過,千百鐵騎踏地揚塵,無數步卒狂奔跟隨,他們匯聚成一條貼地飛行的灰龍,向呂蒙所在的營寨直撲過來!

整整三年的謀劃,費了無數的功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設下了幾乎必勝之局。而敵人硬生生地以武力殺穿了一切,踏著己方將士的鮮血,即將殺到前部大督面前來了。

虎兕出於柙,是誰之過歟?

江東的武人們盡力了。

此前謝旌等人的失敗,是力不能及。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疏漏,整個過程當中,就只是吳侯先為了展示自身的威武,後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兩次稍稍調整了援軍登岸的序列……結果,這個看似極微小的操作,造成了可怕的後果,幾乎葬送了己軍的希望。

呂蒙深知,在孫討逆死後,吳侯要統合江東有多麼艱難。他能做到這程度,已經勝過這世上千千萬萬的人。可還不夠啊!要與曹劉爭鋒與天下,只是如此,還不夠啊!

呂蒙覺得喉嚨腥鹹,幾乎要噴出血來。

他想要跳起來喝罵,卻不知道該罵誰。他想要再作安排挽回戰局,卻發現手邊真的已沒有棋子。

淩統完了,潘濬那老兒也完了,雷遠已經重新控制了江陵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