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淩統所說,就在江東大將尚在商議的時候,雷遠所部已經迫近了紀南城。賀齊連連遣使告急。
紀南城在枝江城的正東,江陵城的正北,乃古時楚國郢都遺址。昔日玄德公駐在江陵的時候,關羽所部曾臨時駐紮此地,對城池稍加修繕,還曾一度考慮在此興建江陵新城。
但因為財政上不敷支應,最終這個計劃被放棄了,江陵新城擺在了江陵舊城之中。而紀南城裡,依然只有密佈的夯土臺基,一處處高低不一,經歷數百年乃至千載風霜之後,陸續坍塌頹敝。
因為紀南城向北控制子胥瀆,支撐荊城、當陽兩座要塞,向西要保障南郡至宜都的江北通道,向南又直接威脅江陵。江陵尚未易手之際,紀南城可以替代其樞紐職能,故而呂蒙使偏將軍賀齊駐在此地。
賀齊昔日被孫策舉為孝廉,多年效忠孫氏,屢建功勳,尤其在征討山越過程中,戰果極其顯赫,他又非常擅於經營產業,故而自家部曲的兵甲器械極為精好,舉凡幹櫓戈矛、弓弩矢箭,鹹取上材。
賀齊的經營之能在這裡得到了良好發揮,他將自己的本營設在紀南城,一邊配合淩統、呂蒙所部猛攻江陵,同時分撥部眾,佔據各處要道隘口,迅速建立物資轉運、來敵示警的各種體制。兩日之間,他在江陵以北設立多處臨時營地,每處營地都建設精良,足以作為久駐的據點。
可惜這種便於支援四方的分散佈置,卻不能應付敵軍暴風驟雨般的猛攻。而賀齊所部幾乎全由山越降眾組成,他們更缺乏與強敵正面對撼的經驗和意志。
隨著雷遠所部狂飆突進,賀齊分佈在紀南城西面的兩座營壘瞬間潰敗,兩名出任營督的山越勇士吳免、苑御先後陣亡。此時雷遠所部的前鋒,偏將軍馬岱率騎隊轉向南側,擺出直突江陵的姿態,賀齊迫不得已,只能率領本部精銳離城出擊,意圖阻撓。
這想法很好,初時執行的也很順利。賀齊狠狠切入到了雷遠所部的中段,將羌胡騎兵與後繼的步卒隊伍分割成兩截。
然而騎兵是離合之兵,用兵之法講究鳥散雲集,變幻無常。賀齊所部一旦深入,馬岱隨即縱騎折返,一瞬間就與本隊南北挾擊,發起猛攻。
賀齊的兵力原不在少數,但大都分散在多個營壘。此刻猝然遭逢惡戰,他卻不得不以直屬的少量人馬抵擋敵軍優勢兵力了,一時間左支右絀,瀕臨潰敗。
雷遠在夷陵集合部眾的時候,大約湊出部眾六千人。這六千人只用了半天,就已先後擊破了吳軍謝旌、徐陵、翟丹、審德四將所部,幾乎把江東對江陵的包圍圈鑿個透穿。而雷遠所部不僅損失輕微,更是士氣高漲,兵鋒銳不可當!
面對這支乘勝而來的強軍,賀齊根本支援不了多久。
在多條戰線上,吳軍將士都只能竭力維持著佇列,承受著對面發起的一次次衝擊。
而雷遠麾下的將士們宛如潮水湧動般猛攻,每一次都想要把敵人吞沒撕碎,哪怕排在前列的將士立刻就如浪潮頂端的泡沫那樣消失,下一排隨即跟上,繼續咆哮著前進。
此前這些將士們往夷陵集中的時候,雖然對雷遠抱有信賴和期盼,但要說不緊張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到了此刻,當他們連破江東四路兵馬,勢如摧枯拉朽的時候,每個人的心裡都被火焰般燃燒的鬥志充滿。
這會是一場何等輝煌的勝利?以雷將軍的慷慨,這場勝利之後,將有多少人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哪怕是戰死在勝利的過程中,雷將軍也親口保證了,會給家人帶來豐厚的補償!
那還多想什麼?
抓緊機會,殺敵立功!
段豐這時正在戰場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