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時候,《蒙面歌王》在韓國是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諸多環節非常有創新,當時即便是看了無數綜藝的老司機方傑,看到這檔節目也是眼睛一亮,迅速入坑。
但這檔節目被山寨到國內來之後,諸多亮點環節被改得面目全非。
不是說不讓改動,如果有創新性的改進當然更好,可問題是,山寨版的《蒙面歌王》幾乎把節目精髓都改沒了,成了一檔四不像的綜藝。
《蒙面歌王》之所以叫“蒙面歌王”,其核心噱頭是“蒙面”,其次才是“歌王”,即隱去歌手的身份、地位和名氣,拋開觀眾們固有喜好觀念影響,讓歌手們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全憑唱功決出勝負。
同時這個機制也可以給觀眾們帶來未知感、懸疑感,藉此製造各種噱頭讓人更加期待。
韓國娛樂公司為了隱藏參賽歌手們的身份,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是真的把所有人給瞞住了。
而國內山寨版,其猜評環節卻成了一群莫名其妙的嘉賓,比誰更會裝傻的大型尬聊作秀現場,後來可能是覺得這麼做太侮辱觀眾們的智商,一些嘉賓乾脆也不裝了,直言自己知道歌手身份,只是不太方便說。
既然你們都知道歌手身份,那還“猜猜猜”個屁啊,直接取名“歌王大賽”不就好了麼,你們這麼幹,豈不是侮辱觀眾智商,把觀眾當猴耍?
當然,“歌王大賽”這個名位元組目租是不敢用的,“蒙面歌王”也不敢,只敢用“蒙面唱將”。
為何?
臺上一幫大牌歌星們不答應啊,你贏了,我可以承認你是“唱將”,但絕不承認你是“歌王”,否則我的臉往哪擱?
那些二流三流歌手,同樣也不答應。
為什麼要“蒙面”隱瞞自己的身份呢?咱就怕不夠出名啊!
咱唱功本來就不咋地,聲音辨識度也不高,哪怕用原聲唱歌,觀眾們也認不出來,所以節目上咱可以蒙面,但節目之外,透過各大娛樂媒體,向自己的粉絲們明裡暗裡洩露一下自己的行蹤,順帶蹭蹭這節目的熱度,這些操作都是必須的。
於是《蒙面歌王》在華國這邊就成了一檔揣著明白裝糊塗的雞肋綜藝,而不是現象級綜藝。
你說這節目不好看吧,其實也還行,雖然猜評團在愚弄觀眾,甚至歌手們自己都在點亮自己的身份,但至少一些歌手確實唱的不錯,證明了自己並非浪得虛名。
但要說有多好看,也不至於,沒了猜評環節的未知性和新奇感,甚至還多出了一些尷尬感,這種音樂類綜藝節目就失去了自身特點,遠沒有其他音樂類綜藝好看。
&nbc電視臺首播的,國內則只晚了幾個月時間,也同樣在2015年首播,畢竟那會兒國內綜藝已經抄出心得抄出效率來了,就像2002年左右韓國網遊一樣,不管會不會爆紅,趕緊先代理回國內再說,反正也差不到哪去。
今世方傑把節目搬運過來,並沒有自己用,而是決定“物歸原主”,這倒不是因為沒信心在國內把這檔節目做好,而是這類節目對扶持內容創作和創新並無益處,反倒會加劇國內飯圈對工具人們的熱捧。
當然,方傑也不是說要排斥工具人,只是說文化戰略上更加註重內容創作者罷了。
像《舞林宗師》這樣的,他也沒把工具人一竿子打死,主捧編舞師的同時,也讓舞者、舞團這些工具人們,跟著出了名獲得了不少好處,只是沒編舞師更加出名拿的好處更多罷了。
至於在新的一年即將推出的《華國好歌曲》,也同樣如此。
今世方傑策劃的《華國好歌曲》與前世相比,多了一點點改良,即上臺表演的是成名歌手,而不一定是詞曲作者。
當然,無論是幕後花絮,還是現場採訪,亦或是評比物件,主角都依然是詞曲作者和他們的作品。
也就是說,詞曲作者創作自己的歌曲後,有權選擇自己親自上臺表演,也可以挑選那些他們認為能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得更加完美的歌手進行演繹。
畢竟,詞曲作者就算會唱歌,唱功實力一般都是不如專業歌手的,可能一首歌由他們自己演唱,和由專業歌手演唱,效果完全是兩碼事。
尤其是那些成名歌手,一首作品交給他們來演唱,說不定就爆紅了,而詞曲作者自己唱,除非像周董那種天才一樣,否則可能會泯然於眾,何況周董出道之初也是經歷了一番挫折的。
站在節目效果上考慮,觀眾們的第一印象分很重要,直接請成名歌手來演唱這些原創歌曲,效果更好,畢竟這些歌手本身就自帶流量,其形象氣質也更符合大眾審美觀,歪瓜裂棗的詞曲作者們在這方面根本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