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秀吉這個統一制定的稅率必然不可能實施下去,畢竟此時的日本的分封體制,秀吉對麾下大名行政上缺失插手的法理依據。
因此這條政令實際上只在其直轄地、譜代大名和親近大名麾下有過實施。
但是這個政策在秀吉統治天下的大部分時間並實施太久。
在徵朝之前,秀吉或錢稅來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撐,或需要錢財來滿足自己的奢靡的生活,徵收了許多雜稅,真實稅率在4/6開左右。
等到徵朝之後,秀吉需要的錢糧與日俱增,僅造船一向就需要許多錢財,因此直到他去世之時,秀吉統治下的日本的綜合稅率在7公3民這個程度。
這個實際賦稅比例甚至反超過了其麾下大名,那些大名最起碼做到了實打實的五公五民,而秀吉卻是名義上的一公二民,卻實際徵收成了二公一民。
這個賦稅太過繁重,以至於一個平民一年到頭耕種的田地在交完賦稅之後,能不能捱到明年都不一定,更別說改善生活了。
因此在徵朝之後,日本國內各地又掀起了一股逃民潮,對於百姓來說,要麼被送到朝鮮成為炮灰,要麼留在田地間種死自己。
秀吉在短時間內下達這麼多政策,搞得許多大名一片雞飛狗跳的樣子,反倒是秀家統領下的國度較為平穩,因為這些制度秀家早在許多年前就已經逐步開始實施。
包括增田長盛和大谷吉繼兩人都不禁感嘆“岡山殿下治國有道,我等處理國事也輕鬆一些。”
本來被認為任務最為艱鉅的堀尾吉晴更是親自跑到岡山城向秀家表示感謝,因為秀家這邊的資料幾乎可以直接照搬來用。
經過抽樣核對發現和襲擊新規出入不大之後,剩下的資料也直接照搬抄錄,不再進行核對,體現出了對秀家的信任。
與秀家這邊相對應的是毛利這邊混亂的情況了,由於毛利家在行政上一直脫離秀吉的管控自己管理自己。
而毛利家本身就是豪族聯合的制度,毛利家幾代當主都想要加強中央集權,到了輝元這一代終於在秀吉的幫助下掃掉了最大的兩個刺頭。
但是領內各國度量衡混亂的情況依舊沒有解決,甚至一國之內各郡收繳糧賦之時所用的糧參都大小不一。
這就使得堀尾吉晴和增田長盛的人非常頭疼,幾乎是常駐在了毛利家,幫助毛利家重新劃定田地,規範田畝核算制度。
也許正是毛利家這邊太過困難,這也是他們在抽樣確認差不多後,選擇相信秀家資料的原因,畢竟時間實在太趕,如果秀家這邊再核對可就真的來不及了。
秀家也因為這件事,增進了以上以上5人的好感,此時傳回京都之後,秀吉也因為秀家忠實完成他的任務而對秀家進行褒獎。
然而秀家此時根本沒心思去管這些事兒,瀨戶家正一年一度從蝦夷地趕回,除了給秀家帶來蝦夷地的特產之外,還要向秀家上報上一年的情況。
而秀家也有事兒要瀨戶家正帶回給宇喜多秀忠等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秀吉的《伴天連追放令》。
在聽完秀家講述的經過之後,瀨戶家正敏銳的嗅覺到了機會,他向秀家詢問道“這樣一來許多大名或許為了防止被關白殿下刁難,對領內的切支丹眾進行迫害,全國必然有許多切支丹眾被迫遷移到別處去,殿下這是打算藉著這個機會大量向蝦夷地遷移人口了嗎?”
“沒錯就是這樣。”秀吉對他的問話給予了肯定“我估算了一下這估計有不下50萬人口,即便得到其中的5分之一也有十萬人,十萬人填蝦夷一定能帶動蝦夷的經濟。”
與秀家的想法不同的是,瀨戶家正被秀家十萬這個數字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