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被發現,調包的餉銀沒敢當場帶走,而是裝箱沉入水底。
又怕被水沖走,所以用漁網兜著,打算改日再來取。”
太子大喜:“本宮這就派人打撈。”
良笙擺了擺手:“不用我們出力,只用放出風聲,說殿下已經查到了一些眉目,正要趕往這裡,那些調包之人就會自己打撈,到時來個人贓俱獲不省事嗎?”
太子按他所說的去做,沒過兩天,就等到了那些調包之人撐著漁船來取餉銀,將他們一網打盡。
良笙便要告辭回家,餘下的事已經不需要他出力了。
太子特意宴請他,並且讓俞知府作陪。
席間,太子想要把良笙納入自己麾下,被他拒絕了。
他說他想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以後再為太子效力。
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緩兵之計,當今皇上愛好煉丹,一命嗚呼乃是遲早之事。
現在皇子明爭暗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他要遠離才好。
拖個三年五載再看形勢,如果太子得勢,成了皇上,效力於他也未為不可,或者到那時太子根本就不需要他效力,那就更好了。
如果到那時皇上沒有一命嗚呼,太子也沒登基,他再另想辦法回絕。
當然,讓太子對他暫時死心,不能只用自己要努力考取功名這一個藉口,萬一太子來一句”本宮就可以給你想要的功名”他該怎麼辦?
良笙因此又補充了幾句:“殿下現在招募小的太容易落人把柄。
以殿下在培養自己的勢力為由在皇上面前汙衊殿下,殿下反而得不償失。
再說小的除了擅長破案,也不懂國事,就目前的能力而言,幫不了殿下多少,望殿下三思。”
父皇多疑,如果讓父皇以為他在培養勢力,他這太子恐怕要當到頭了。
太子便允了良笙離開,暗賞了他白銀十萬兩。
良笙回到縣城的家裡已是金秋九月了。
家裡丹桂飄香,菊花怒放。
他回來的那日,似錦恰巧在家,聽到留平來報,她還不敢相信,跑出來一看,還真是良笙回來了。
激動的什麼都不顧,一頭扎進了他的懷裡。
良笙也緊緊抱住了她。
兩個人抱了好一會兒才鬆開,攜手上樓進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