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青訓專案,齊策的青訓姑且算是初見成效,代表人物陳超傑,本賽季結束後將會以四百五十萬歐元的轉會費加盟荷甲班霸阿賈克斯,在這座星工廠,陳超傑定然會成長迅速。
除此之外,被一同帶到歐洲的楊可得到了一些德乙球隊的青睞,今年夏天很可能前往德國踢球,而另外幾名孩子,有一名也已經在葡超獲得了出場機會……
但這些只是最基礎的成效,齊策很重視,但他現在已經不僅僅看的是這些。
因為齊策的青訓專案已經不僅僅在青訓上面,因為齊策透過這些年做青訓還發現了一個問題。
青訓,並不是真正的土壤,並不是根基。
真正的根基,還是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
青訓只是職業的土壤,職業的根基,但要知道,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
青訓,其實也已經經過了一層層的優勝劣汰了,能進入到職業梯隊的青訓球員,這些孩子都已經是在同年齡段出類拔萃的了,可以說,青訓在十五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就已經是天花板,早就不是什麼根基,土壤了!
真正的土壤,還是在校園!
只有踢球的孩子足夠多,那麼到青訓的孩子才會多,那麼做青訓,才有意義!
齊策做了兩年就發現,選材面並不廣,就是因為學校裡踢球的孩子不多,於是齊策想出了一個長遠的計劃。
今年年初,亞洲盃衛冕之際,齊策透過自身的影響力宣佈準備建立區域性質的中小學校園比賽,甚至校內對抗賽,近些年,國內的足球氛圍濃厚,這個專案得到了不少響應,齊策打算先從自己的大本營也就是江浙滬一帶開始搞,基本的願望是在未來十幾年,到自己退役的時候能推廣向全國。
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但好在齊策影響力足夠大,政府也比較支援,半年內江浙滬一帶已經有數百家響應的中小學,齊策和徐跟寶為此成立了一個管理機構,徐跟寶為名譽主席,齊策是投資人,並從韓國,日本找來了不少相關經驗豐富的人員來進行管理,日韓的校園足球模式是現階段中國比較可行的方法,這是一個長期的,大筆的投資,齊策已經做好了準備。
齊策的舉動,讓中國基層足球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省級聯賽,市級聯賽都開始悄悄地有了些關注度,低階別聯賽也開始慢慢有人關注,這一切都是氛圍所致,有了成績,有了關注度,就逐漸有了氛圍,這個本身就魅力四射的運動不難讓人喜歡上。
基層足球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足球是青春飯,大家踢球踢出來還是要賺錢的,那麼基層會慢慢往上蓋,到了職業這一階段,如果參與的俱樂部越來越多,那麼職業化的也會越來越多,崗位也越來越多,球員們踢球出來也能賺到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這一切都還剛剛上路而已。
這條路無比漫長,無比遙遠,沒有盡頭。
但,那又如何?
這條路,一直都會走下去。
只要有路,就會有人,或者說,本來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永遠都有人在路上,那麼剛剛上路,又有什麼區別呢?
要做的,只是不斷向前。
(全書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