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噁心的東西看的多了也會逐漸習慣。
反正下次也還會看見,除非上天眷顧,下次實驗直接成功,否則他們也不知道還要看多久。
雖然研究經費完全不用擔心,甚至研究的器材也是世界頂級的器材,但實驗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出結果的。
這種完全沒有前來人的實驗,完全是一種嶄新的科學,他們是第一批研究這種超自然的科學家,世界也是第一次發現這種超自然的存在。
如此種種,都在表明著實驗的艱難,或許他們明天就能成功,或許他們一輩子都無法成功。
而且明顯是後一種的可能性大一些,他們現在的研究完全有可能是給後來人當做經驗和墊腳石。
就像是電燈泡的發明,現在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是愛迪生髮明瞭燈泡,但誰又知道愛迪生之前的其他科學家。
例如亨利戈·培爾,他其實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就已經發明瞭相同的原理和物料,做出了可靠的電燈泡,他當時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四百個小時。
甚至除了他以外,還有著不少人都有著這方面的研究,而且對於電燈泡的發明都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但最出名的依舊是愛迪生,因為他做出了成果,並且把電燈泡發揚光大。
如今的超自然研究也是這麼個情況,要麼做出成果,讓世人銘記,要麼作為食糧,給後來者經驗。
作為世界頂尖的權威教授,他們這些人其實也有著拒絕的權力,可以不參加超自然的研究。
但這種超自然研究又有誰會放棄了?
這可是不同於現代科學的一條路,他們能在此研究是他們的榮幸,比起那些早已經死去的科學大拿,他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是第一批接觸超自然研究的人。
但這無疑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是第一批接觸超自然研究的人。
但呆在這裡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沒有後悔,畢竟研究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是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徵,並且為人類所用!
他們既然能夠當上某些領域的權威,自然有著充足的智慧和無盡的探索欲,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會對於實驗結果失望。
科學研究不都是這樣麼?在無盡的失敗中尋求那唯一的成功,儘管成功的希望渺茫,但總會出現那一天!
“開啟,下一場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