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朝偽君子> 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大結局) (3 / 5)

秦堪不假思索地道:“國盛,民富,商興,軍強,內無憂,外無患,民間百姓衣食無憂,朝堂大臣多一些務實能幹之人,少一些口若懸河仁義道德的虛偽之輩,如此,臣願足矣。”

朱厚照嘆道:“怎麼可能有這一天?秦堪,你的願望太遙遠了……”

“總要有個人站出來,身體力行地去做,做一天,一月,一年,或許改變微不足道,但是做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世道終會不一樣,如同愚公移山,愚公幹不動了,還有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做下去,總有一天會將那座礙眼的大山移掉。”

朱厚照笑道:“你行事慣來聰明,機巧百變,愚公移山可不是你的性子,你怎會做這般蠢笨的事?”

秦堪苦笑道:“欲變千年王朝亂局,談何機巧,哪有捷徑?本是一件沉重且艱鉅的事,所謂聰明和捷徑,最終結果只會禍國誤君,我可以不在乎身家性命,卻不敢拿天下萬千生靈玩笑,臣民百姓經不起這樣的玩笑。”

扭過頭看著朱厚照,秦堪深深道:“陛下離開皇宮,在郊外農莊住了數月,你看到我大明的農夫過著怎樣的日子了嗎?京師郊外的農莊尚算富裕,豈知遠離京師千里的貧瘠之地,百姓們又過著怎樣的日子?或許他們終日勞作,唯所求者不過飯裡多一片油油的肥肉而已,我此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大家的碗裡多那麼一片肉,讓他們每日三餐安寧恬靜地蹲在門檻外,扒著碗裡的飯和肉,沒有惡吏欺門徵繳苛稅,沒有韃子鐵騎搶掠屠戮,我只想讓他們安靜的吃完,然後帶著滿足的笑容赤腳下到田野鄉間,繼續每日的勞作……”

嘆了口氣,秦堪道:“所謂‘國盛,民富,商興,軍強’,看似遠大崇高的志向,其實歸納起來只不過是百姓碗裡的一片肥肉而已,等到哪一天我大明所有百姓的碗裡都有了這片肥肉,我想,我此生的志向已無憾矣。”

朱厚照安靜地聽著,良久方才嘆道:“秦堪,你是對的,想想我登基這十幾年來,對朝政國事素來不喜,而我治下的大明卻莫名其妙超越了成化弘治,已有中興盛世之象,以前我猶沾沾自喜,自覺是古往今來英明君主,然而這幾個月住在農莊細數自己的功過,卻發現這中興盛世與我毫無干係,全都是你和內閣諸位大臣治理下來的,一條條強國之策的推行,全部出自你們之手,而我,只是因為對你這個朋友毫無保留的信任,而只管點頭應許便是,稀裡糊塗十四年,竟真的治下了這煌煌盛世,秦堪,不得不承認,這些全是你的功勞。”

秦堪笑了笑,道:“昨夜我已做下這震驚天下的大事,陛下待如何處置我?”

朱厚照沉默半晌,反問道:“你覺得我該如何處置?”

秦堪淡淡地道:“你重登皇位,然後殺了我和葉近泉,以平息昨夜京師之亂,平復京師朝臣軍民人心……”

朱厚照有些奇怪地盯著他:“你甘心被我殺了?”

秦堪毫不猶豫道:“當然不甘心,所以我出宮後打算馬上收拾細軟帶上家小逃命,相信陛下很快就能發現,我不僅治國的本事強,逃命的本事也不小……”

朱厚照愕然瞪著他半晌,終於翻了個白眼,道:“好吧,欽犯秦堪在逃,家眷不知所蹤,留下這個爛攤子我該如何處置?”

“圈禁偽帝朱厚熜,裁撤司禮監,收回批紅權,擴充內閣成員至二十人,凡國事以投票席位表決,而內閣人選則以吏部和都察院每年對官員的考績評分為主,錦衣衛則負責暗中蒐集這位內閣人選為官施政的每一個細節,從官聲到功績,事無鉅細皆列入評選標準,一明一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加大都察院對地方官府的監督力度,並裁撤東廠,收回錦衣衛緝拿審問刑訊等諸權,錦衣衛只具偵緝和網羅情報之權,它獨立於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之外,並於錦衣衛內另設司局,專職監督各地方官府之責,凡貪墨,欺民等諸多不法事,皆上報內閣和都察院……”

說著說著,秦堪忽然住了口,神情有些猶豫,他想說,或許,天下並不需要皇帝,或者皇帝只是個擺設,比如五百年後的君主立憲制,如今大明的內閣,都察院,指揮使司三權分立,諸衙各施其職,已然有了君主立憲的雛形,稍作修改便是一套成熟且穩定的政治制度。

少了皇帝和司禮監的攪和,再充分擴大三方的權力,使之互相監督制約平衡,然後在這套平衡的制度下推行強國之策,鼓勵農桑,商業和軍事發明,以巨利為餌鼓勵商人航海,僱傭國內流民造船出海,開拓海外殖民地,掠奪海外物產,販賣後僱傭更多的流民,購買更多的火器,用來征服更多的海外土地……來往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良性迴圈,從而達到富民的目的,民富則學興,學興則明理,明理則引人思索,或許在有生之年,秦堪便能看到一個名叫“民主”的東西在世人心中悄然萌芽,生長……

然而在這個生平僅有的皇帝朋友面前,秦堪埋在心裡的這番話終究沒忍心說出口。

秦堪一邊說,朱厚照一邊不停點頭,最後忽然又笑了:“你看,咱們又跟從前一樣,你出主意,我只管點頭。”

秦堪也笑了:“對,咱們有了共識便施行,朝中誰不答應咱們便想個壞主意狠狠坑他一回,有的人被咱們活活坑死,有的人被坑得丟官流放,還有的被坑得啞巴吃黃連出不得聲……”

朱厚照大笑,笑得眼淚長流,語聲漸漸帶了幾許顫抖:“十多年了,咱們都怎麼了?”

秦堪也流下淚來,躺在地毯上看著殿頂金漆描繪的祥雲瑞獸,哽咽道:“或許,我們在長大,我們在變老,我們……走著走著,走散了。”

正德十四年十月廿八,遼東邊軍攻佔京師後的第三日。

朝臣們耐心等了兩日,皇宮裡終於傳出了朱厚照親筆所書的聖旨,聖旨的內容卻頗為驚世駭俗,令朝臣目瞪口呆。

其一,寧國公秦堪和遼東總督葉近泉奉旨發動遼東邊軍攻佔京師,奪回正德皇位,實有從龍之功,遂晉寧國公秦堪為遼陽郡王,封地遼東遼陽府,原遼王朱寵涭改封贛王,封地改封江西南昌。遼東總督葉近泉加左柱國兼太子少保,京師外城及皇宮戍衛值守由遼東邊軍接防,原十二團營殘餘近十萬將士整肅之後開赴遼東,與原遼東邊軍編制打亂對調,升遼陽衛參將宋傑為遼東都司總兵官,權督遼東兵事。

其二,朱厚照正式下詔退位,並頒下傳位詔書,興王朱厚熜性敦德慧,宜承大寶,著朱厚熜太廟祭祖,追尊弘治先帝為父後可即皇帝位,年號“嘉靖”。

其三,鑑因朱厚熜年幼,諸事處置欠缺妥當,遂由遼陽郡王秦堪代為監國輔政,內閣,六部諸司凡國事朝政可由遼陽郡王定奪,收司禮監批紅權,權歸於遼陽郡王。

其四,削代王,岷王,襄王等三位藩王之爵,廢為庶民,著錦衣衛鎖拿圈禁京師,並嚴正警告諸王,京師皇權交替之時,諸王不得妄動,更不得擅動封地刀兵,違者以謀逆論處。

其五,大明曆代皇帝必須由朱氏承襲,外姓敢有稱帝者,天下共誅之。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