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孟珙來到江陵城附近時,只見蒙古人正採木製筏準備渡江戰鬥。】
【蒙古人的心思,孟珙心知肚明,可敵方勢大,宋軍稍弱的時局,還有長江天塹的戰略優勢,讓孟珙明智的選擇了封鎖長江,據險力守。】
【隨後孟珙,令軍士白天四處遊走,巡防戒備,晚上大燃火把,點亮江面。】
【如此大張旗鼓之下,讓蒙古人不知宋軍虛實,不敢貿然渡江。】
【兵法雲,上兵伐謀,孟珙就這樣用計謀,讓蒙古人軍心大亂,士氣低沉。】
【做好這一切之後,孟珙的行動開始了。】
【孟珙率軍突襲,一場大戰連破敵軍二十多座營寨,將蒙古大軍準備渡江舟船付之一炬不說,還救回無數被俘百姓,一舉將長江中游區域戰場態勢給逆轉。】
【孟珙出戰,效果就是如此強烈。】
【孟珙本人也因此被升任為鄂州諸軍都統制,主導長江中游防線。】
【眼見難以渡江的蒙古人,也暫時退卻,準備下一次戰鬥,而這戰鬥也沒有讓孟珙等待多久。】
【公元一二三六年,蒙古人又一次兵臨長江,準備南渡。】
【這一次孟珙當仁不讓地成了抗蒙中堅,收到荊湖制置使史嵩之命令的他,率領水師突破蒙古軍的封鎖,馳援黃州城,這黃州城本是孟珙曾經的駐地,部將也多有孟珙老部下,城中居民也對孟珙熟悉不已。】
【眼見馳援而來的孟珙,城中無數軍民百姓士氣大振,齊聲高呼吾父來矣!】
【將為軍中膽,民為軍心盾,軍民同心的黃州城,迎來了主心骨。】
【進入黃州城的孟珙也不負所望,在陣斬幾十民畏縮逃兵之後,穩定住軍心。】
【城外攻城的蒙古人,一看孟珙來了,也頭疼無比,心知估計打不下黃州的他們決定繞過黃州城,搶渡長江。】
【放棄佔據優勢的陸地作戰,反而在長江上和宋軍作戰,這無疑是以己之短對戰宋軍。】
【孟珙敏銳地抓住機遇,在敵人半渡未渡的時候,派遣部將同鼎、葛懷主動出擊,弄的蒙古水軍狼狽不堪,只能無奈退守長江北岸。孟珙眼見敵人退卻,立馬繼續追擊,指揮部將同鼎率水軍直逼北岸,追著蒙古水軍猛打。】
【一場水上爭鋒之後,蒙古水軍幾乎全軍覆沒。】
【失去了水軍的蒙古人氣急敗壞,擺在他們面前的之後一條路,那就是拿下黃州城。】
【蒙古主將口溫不花決定召集人馬,搶攻黃州城。】
【在調兵遣將之後,無數炮灰一樣的西域兵和西夏歸附軍成了倒黴蛋,他們在蒙古人督戰之下,前仆後繼衝擊黃州城。】
【一時間,黃州城下喊殺震天,屍骨遍地。】
【如果換其他人來堅守黃州城,估計唯一的選擇就是憑城堅守,可孟珙不是其他人,而是一個深諳兵法的人物。】
【在他看來,最好的防禦,從不是憑城堅守,而是機動防禦,主動出擊。】
【於是,他一邊堅守城池,一邊觀察敵軍態勢,尋找克敵制勝的契機。】
【這契機說來就來,連續攻城不利的戰況,讓蒙古軍還有歸附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以至防備鬆懈,眼見敵人疲態盡顯,早已籌謀良久的孟珙,決定深夜突襲。】
【他派遣部將劉全將精銳突襲部隊,分成七路人馬,趁月黑風高的晚上,突襲蒙古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