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由於劉浩軍從濬州渡黃河受阻,只得與元帥府人馬北上。
當時,副元帥宗澤建議應該全力營救開封,但趙構卻與汪伯彥等繼續向東平府轉移,只交給宗澤一萬人馬救援開封,劉浩的軍隊正好便被劃歸了宗澤,這也是岳飛第一次成為宗澤的部將。
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
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曹州,岳飛每戰必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再度擊敗金軍、追擊數十里,岳飛因功被升為武翼郎。
然而在劉浩的軍隊進駐廣濟軍定陶縣柏林鎮後,趙構卻將其改隸黃潛善,不再由宗澤指揮,黃潛善雖有近四萬兵馬,卻只知道包村實力,始終按兵不動。
宗澤有心征戰,奈何實力不足,始終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同年四月,“靖康之變”爆發,金軍將汴京洗劫一空後,押送這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百工等三千餘人北返,北宋就此滅亡。
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
趙構雖起用了抗戰派名臣李綱為左相,但仍舊對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頗為器重。
趙構採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長安、xy、yz等地。
岳飛聽聞之後,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
然而,岳飛的上書卻只得到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個字的評語,而且直接導致其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無奈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軍旅生涯。
第四次投軍:獨當一面的名將。
被逐出軍營的岳飛並未氣餒,而是北上大名府,再度奔赴抗金前線。
在趙九齡的推薦下得以會見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張所見其武藝高超又見識非凡,逐對其破格提拔,“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黃潛善、汪伯彥等投降派卻佔據了朝堂,他們大肆打擊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李綱被罷相,張所隨即也被髮配嶺南,一代抗金名將竟然就此死於發配途中,而被張所派去收復衛州等地的王彥、岳飛,也因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王彥、岳飛的七千兵馬在突圍途中潰散,岳飛因與王彥不和,逐獨自率軍轉戰太行山區,並曾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跋耶烏,刺死敵酋黑風大王奧敦扎魯,金軍這才暫時退卻。
李綱被罷之後,宗澤便成為了朝中抗金領袖,岳飛則率部南下開封,再次投入宗澤麾下。
此後,岳飛多次率軍抵抗金軍南下,也因為屢立戰功而先後升任統領、統制。
直到建炎二年七月,年近古稀的宗澤曾先後二十四次上書,請求准許自己率軍北伐,但卻始終沒有獲得同意,最終因背疽發作而含恨離世。
宗澤死後,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北伐計劃徹底夭折。
建炎二年八月,岳飛用疑兵之計擊退了南下的金兵,得以晉升武功郎,此後又多次因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至此,岳飛終於從基層士兵成長為了一代抗金名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