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
葉少白在一旁看著少年用滴管往礦粉裡加水,輕聲建議:“礦粉直接加水會發生沉澱,我們一般會同時新增粘結劑和水,根據原料濕度調整加水量的大小,原料會更容易攪拌均勻。”
孟妙繁點頭:“葉先生你說的很對。”
葉少白看著他繼續我行我素:我說的對為什麼你不聽啊……
孟妙繁把礦粉加水攪拌成均勻的懸浮液,然後開始著手準備粘結劑,他把粘結劑倒進燒杯:“師兄,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借一個酒精燈……”
“可以……”葉少白本來不想幹預,但還是沒忍住:“你不用量筒嗎?燒杯刻度太粗了……”
孟妙繁搖頭微笑著說:“我一般不用,都是憑感覺。”
啊——憑感覺??感覺……絕……葉少白欲哭無淚,他覺得李專家找這麼個毫無理論依據毫無專業經驗的小孩一定是在鬧著玩:“好吧,我去找酒精燈。”
“不用那麼麻煩,這有暖茶爐。”李專家把茶壺提溜下來,摸著鬍子笑呵呵地說。
“嗯,也行。”孟妙繁笑著走過去,把燒杯直接放在了風雅的茶爐上。
用茶爐烤燒杯,這種場景葉少白還是第一次見,他的科研觀再次受到了驚嚇,怎麼可以這麼……不專業!
孟妙繁戴上隔熱手套,把加熱好的燒杯取下來,放在一邊。
他又拿起靜置完成的礦粉懸浮液,將多餘的水倒出,再次加水到沒過礦粉表面位置,加水攪拌到礦粉呈現均勻漿體狀態。
葉少白看他端著礦粉漿體就要把粘結劑倒進去,趕忙說:“需要去借個電子秤嗎?你這樣直接加會不會不好控制用量?”
“我就是秤。”孟妙繁分神隨口說了一句。
葉少白:“……”
其實溶液配比只是第一步的基礎,最後的溶合階段才是最關鍵的,把握不好速度和溫度都可能導致粒子混合不均發生凝聚沉集。
為避免功虧一簣,孟妙繁無暇他顧,摸了摸加熱後的粘結劑杯壁,用玻璃棒攪拌片刻,確認溫度達到最佳,開始往礦粉漿體裡新增粘結劑。
孟妙繁目不轉睛地盯著燒杯,一手拿著滴管一手用攪拌棒均勻攪拌著,手穩如泰山。
葉少白也緊張地看著均勻往下滴落的液珠,他對著手錶,發現中間階段平均每秒2滴,到最後的終點階段維持每10秒1滴的狀態。
嚴格控制液體加入速率,才能保證滴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減小實驗誤差。
葉少白讀書的時候,每天都會練習滴定實驗,只進行滴定都根本做不到像這個少年一樣精準,更何況他還在一心二用,又攪又滴,卻還能達到如此變態的準確。
正當葉少白懷疑人生時,那個令人發指的無情人形滴定機放下了滴定管,他趕忙上前問:“怎麼樣?”
“還有最後一步。”孟妙繁轉了轉手腕,拿起已經兌好礦粉的粘結劑燒杯,重新放在李專家面前的茶爐上:“李老,再借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