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道:“這就是文臣講究的規矩,不問你能力,先論資排輩……就以興王府來說,前後好幾任教習,真要論資排輩的話,不知我要排到哪兒去?恐怕地位連公孫鳳元都頗有不如吧?”
“嗯,那倒是。你在王府得到信任,一來是因為你跟新皇關係好,二來……你能力突出,為王府做了不少實事。”
唐寅的評價也算中肯。
朱浩笑道:“先生在王府日久,深諳內情,楊閣老卻不知道這些,怎會肯定我有此能力?在他眼裡,我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一天官都沒當過,居然出謀劃策幫新皇針對文臣,你覺得在他刻板印象裡,我會得到如何評價?
“能臣?算了吧,我不被他打進十八層地獄就算客氣的!還是先生幫我擔一下責,若真被內閣的人查到,不如先生就站出來幫我扛著,就說一切都是先生你的主意。”
唐寅道:“所以你要讓我下十八層地獄,是嗎?”
“哈哈!”
師徒二人不由對笑起來。
笑完後,唐寅感慨:“不過你說得對,若內閣真要查陛下背後幕賓,只能由我這把老骨頭出來頂著,我半身入土不在意那些虛名,更不在意汙名,就當你我認識一場,我為你做點事吧。”
朱浩倒是對唐寅刮目相看。
這個老小子,還算有點良心,肯為自己出頭擋災?
朱浩想了想,早點把唐寅推出來站到明面上,其實挺不錯,是該考慮讓唐寅當官,而不是一直隱身幕後充當影子幕僚。
讓唐寅出山,光明正大做官,成為朝中柱樑,難道不也是對其改造的一部分?
……
……
內閣要查新皇背後的影子幕僚,一時間沒有結果。
朱浩從一開始就有防備,出入都很小心,反跟蹤能力一流,再加上有唐寅當幌子,真查到了,恐怕楊廷和也不會相信在皇帝背後出謀劃策的是個十四歲的少年郎吧?
就是要利用你骨子裡論資排輩的意識,還有你對年輕人的刻板偏見,成為我的保護色,怎麼都懷疑不到我頭上。
馬上殿試就將舉行。
朱浩本想再見一次張璁,跟他探討一下大禮的問題。
可惜倉促間找不到人。
朱浩不會派人跟蹤張璁,畢竟考中進士後二人會同朝為官,那時再找他更加方便。
朱浩估計,這會兒張璁正在積極備考,可能是閉門苦讀,力求殿試上有所突破。
光是考個普通進士,以張璁年歲,想有所作為非常困難,最多在六部混個幾年就被調到地方當官,估計十年左右就把官做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