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當官也要趁早,不然光混資歷就得幹趴下一大票官員,不是人人都有個宰相當爹的。
反之,考個一甲,進入翰林院供職,說不得哪天就時來運轉,得到皇帝賞識,青雲直上,所以張璁才會如此重視殿試。
五月十四下午。
距離來日殿試只剩下不到一天準備時間。
朱浩見到進國子監讀書的孫孺。
“……先生,給你引介一位好友,名叫張麟,乃國子學舉監,自南京過來。”
孫孺居然帶著剛認識的朋友來見朱浩。
朱浩聞言一怔,心下好奇,之前孫孺不是跟那群徽商子弟走得很近麼?怎麼幾天工夫,就跑去跟一個南京來的監生混熟了?交情還深厚到了要帶來見先生的地步?
“學生張子川,見過朱先生。”
張麟恭敬行禮。
要說此人,真是一表人才,英俊不凡,年齡也就二十歲許間,一看就屬於那種“年輕有為”的型別。
朱浩問道:“你知道我?”
張麟道:“孫兄一直誇讚他有一位了不得的先生,從他口中學生得知朱先生如今已考取貢士,明日便可金榜題名,故慕名而來。”
朱浩瞪了孫孺一眼,好似質問,你沒把我身份說出去吧?
“先生,這位張兄弟才學著實不錯,博古通今,國子學中很多人都佩服他的學問,只是本次會試……名落孫山,我跟他說,跟先生後我連續考中生員和舉人,他很是佩服,所以想……來跟先生探討學問。”
聽了孫孺的話,朱浩大概感覺到張麟為何對自己這麼感興趣了。
孫孺是那種一看就不學無術的混球。
這種混球如當年範以寬的評價一樣,讀書簡直是浪費青春,不如早點回去繼承家業當個富商得了。
可就是這麼一塊不可凋的爛木頭,被朱浩幾年栽培成了舉人,如今還進了國子監,前途無限,張麟當然想見識一下這位背後高人到底有何能耐。
說得客氣,稱呼一聲朱先生。
弄不好就是上門來找茬,要跟朱浩正面比拼學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