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面放著一塊紅白格的布,但依舊看得出這是某座房屋傾倒後的廢料。
畫面往天空移動。
整座城市映入眼簾。
再然後,能看到城市外,大量的帳篷有軍人在活動。
螢幕上打出了字幕。
“1941年冬,聖彼得,圍城第80天。”
畫面切換,廣場上,彼得羅夫正在劈砍塌陷房屋的斷裂木料。
還是那些人在領取木材。
“1942年春,聖彼得,圍城第180天。”
彼得羅夫依舊在吟唱。
依稀可以聽見,是《喀秋莎》。
畫面再次切換。
這一次,彼得羅夫身上有很多傷痕,他只能看著戰友砍木材。
他依舊唱著《喀秋莎》。
“1942年冬,聖彼得,圍城第三百八十天。”
畫面再一次切換,這一次,排隊領取木材的居民少了一半。
但是寒冷更甚了。
所以木材還是那些木材的數量。
而廣場周圍的房子,已經傾倒了一半以上。
“1943年春,聖彼得,圍城第四百八十天。”
畫面再次切換。
彼得羅夫失去了左臂,他已經練就了單手劈砍木材的本事。
身邊劈柴的小夥兒少了三分之二。
領取木材的人也只剩下三分之一。
彼得羅夫帶著笑臉,高唱《喀秋莎》。
周圍的人,都帶著笑臉,高唱《喀秋莎》。
【令人窒息的圍城戰爭,四百八十天,終於要結束了麼?】
【原來,喀秋莎是高歌勝利的歌曲。】
【是這樣啊,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