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恨國人士眼中,崔建軍就是反紅急先鋒。
其實,在崔建軍眼中,他從沒有考慮過立場問題。
因為他一直就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從沒有想過要變換立場。
所以立場在他這裡就不是一個考慮條件。
生為石頭的石頭,怎麼會考慮自己是饅頭的事情呢?
如果出發點不同,理解崔建軍的歌,就會有萬千解讀。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場的歌迷感覺,‘自己懂了’。
【這歌,真好!】
【這不就是我嗎?】
【這不就是那個王八蛋麼。】
每個人各有想法,但都確信自己懂了。
現場漸漸有了聲音。
“lelellelelelelele1!”
“lelellelelelelele1!”
就連聽不懂歌詞,只是看到了翻譯歌詞的外國觀眾,也開始哼哼:“lelellelelelelele1!”
這就是崔建軍。
當一首歌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已經學會了這首歌的調子。
和主流搖滾完全不同的風格。
非常有特色的唱腔。
不過觀眾並不明白這一點。
觀眾只知道搖滾的風格可以多樣化,可以很多。
萬物皆可搖滾。
事實上,這也是搖滾的本質之一。
搖滾,就是在多種音樂風格的結合下發展出的音樂。
然後又在本身基礎上發展出了多種音樂風格。
搖滾是具有包容性的。
如果某個搖滾歌手說出‘xx那不是搖滾’的話,這人才真正的不是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