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也是具有思維性的。
搖滾可以是聖歌,也可以是反信仰的,甚至還有專門的黑信仰類搖滾。
自然而然,搖滾也是可以自由派的,也可以是人權派的,也可以是民主派的。
但是,如果有人搖借用搖滾達到某種目的,那就真不是搖滾了。
搖滾,只表達態度,不涉及實際事件。
簡單點說,就是崔建軍那句,聽說過沒見過,很好說不好做。
現場氣氛熱烈,山呼海嘯,意難平。
林軒也沒有去打斷。
而是在思考崔建軍的故事。
崔建軍出生在八月二號,只差一天就真正的建軍了。
他的父親,一位朝族青年,非常痛惜自己的兒子沒有早一天出生。
於是想盡了辦法給崔建軍的出生日期改成了八月一日。
並且給他取名為崔建軍。
崔建軍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名字沒有個性,於是把軍字給去掉了,給建字加了人字旁。
後來,崔建軍可能感覺自己年輕時候衝動了,思維跟上了他老父親的思維,於是常年在頭上戴著一頂紅色五角星的鴨舌帽。
青年時代,崔建軍差一點真的參軍,作為文藝兵。
但是因為要去在那個年代的認知中距離燕京遙遠的陽沈市,所以他母親不願意。
於是永久的錯過了這個機會。
年輕的崔建軍,既能唱難忘今宵那種風格的歌曲,也可以把純英文唱的原汁原味。
所以作為稀缺人才,迅速在音樂上站穩了腳跟。
並且在爵士的道路上走出了很遠。
然後,《一無所有》到來。
這是崔建軍對於搖滾的初嘗試。
這個嘗試只有關於形式,和真正的崔建軍搖滾基本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隨後《新長正路上的搖滾》來襲。
崔建軍找到了自己的搖滾,那就是紅色搖滾。
很多人曾經批評崔建軍,自從中年之後,就只寫紅歌,guo歌,軍歌了。
這些大傻子卻沒想過,崔建軍從來就只寫紅歌,guo歌,軍歌,並不是從中年之後在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