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車開報廢了,底盤也頂多是有剮蹭,絕不會壞。
經常聽說的地盤刮壞了其實是設計不合理的油管被刮壞了,而不是底盤那塊鋼背刮壞了。
笨的人還在驚歎,聰明人已經吧這些資料加起來了。
油車,動力系統就一萬多不到兩萬,制動系統三萬,降噪系統基本不存在,幾千塊就拿下了。
汽車底盤一萬。
這麼一算,六十萬的車,四大系統合起來,成本才特麼不到七萬???
內部裝飾?內部裝飾現在可是選配的啊!!!
安全系統是啥玩意兒?安全帶麼?還有車外框架?既然底盤才一萬,那外框架搞不好也就一萬。
像櫻花國汽車這種,外框架搞不好一萬都不到,畢竟是塑膠做的。
駕駛助力系統?指的是什麼導航麼?這玩意兒有啥用。
也就是說,六十萬的車,成本是八萬塊???
很多人已經炸裂了:
【現在的汽車行業,利潤這麼高???】
【這特麼的可太牛逼了,賺百分之八十啊?】
【不能這麼算,很多價格來源於關稅。】
【但我們購置的話也要繳納購置稅啊!這麼互相以抵消,他們利潤還是達到了百分之八十!】
沒有錯,這就是為什麼汽車賺錢的原因。
實際上,售價六十萬左右的汽車,主體結構就值八萬。
加上其他的輔助結構,價格也就是十八萬左右。
這還是地星的標準。
藍星標準,加上輔助結構,價格也就是十三萬左右。
而五萬左右的那些所謂破車,造價高達四萬左右。
這麼一想,大家說價效比價效比,可不就是價效比麼?
而到了高等級跑車的板塊,製造價格又高起來了。
所以,中間價格的車子,是暴利,超級暴利。
不過林軒繼續的講解,讓觀眾懵逼了。
“安全駕駛系統,成本大約是八萬左右。”
【不對啊,其他東西價格才八萬左右,安全駕駛系統就要八萬?怎麼可能這麼高?】
【這我接受不了,安全帶和車殼子框架就值得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