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64章 九淺一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章 九淺一深 (2 / 3)

方書安當然不是因為是否涉及到方家問題,如果他家在瀋陽有掌櫃如此不長眼,幹掉那人也無可厚非。

“經略,小子倒不是為了某人或者某家之利益。如此關鍵時刻,管它是誰家裡人,還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拿掉他們也是應當。我所擔憂,是另一問題,影響程度遠遠高於得罪某一家!”

不是因為招惹到某家之事?

熊大有些想不明白,他不是個怕事的主,管你是首輔或者國舅家的商號,封掉抄了便是。

要不然熊瞎子的諢號,是如何得來的!

如果不是此等問題,還有什麼能令智計百出的方書安為難?

“為募集軍餉,朝廷發行數百萬債券,並且許出去貿易之權,當中一條便是能夠參與作戰前沿的商貿。如今,瀋陽一地囤積居奇的糧商大多是本地固有商人,但其中難免夾雜遠道而來的客商……”

當初制定國債相關的條件,就是給那些拓展商路困難的商戶機會。

現在他們到遼東做生意,因為糧食囤積就全部抄沒。在有心人運作之下,必定會被宣傳為出爾反爾,下一次再以其他名義發行國債,一毛錢都不會賣出去!

到時候即便朝廷如何澄清,黎民還是更願意相信那些小道言論。

比起公信力,道聽途說來的訊息似乎更值得相信。

也不知道為什麼,但事實從來如此……

不然,多少人寫段子一般的歷史傳奇當成信史讀的津津有味?

相比糧食帶來的困境,國債路子斷掉之後,影響更大。

即便熊廷弼沒有在廟堂最高層坐著,但轉念一想他就能想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

相比起來糧食的價值,數百萬能迅速聚集起來的戰爭資金,實在是太過珍貴。

好容易找到的一個籌集錢糧的路子,若是被他一次查封搞黃,那真成了大罪人。

一番九淺一深的分析之後,眾人俱是陷入沉默當中。

“要麼,我們去挨家挨戶勸勸,讓他們自行……”

李盡忠話還沒說完,看見人們都瞪著他,便知趣的閉上嘴巴……

商人們要是聽勸,太祖早就將大明的貨物賣到五湖四海去了。

“上摺子,讓朝廷再運些軍糧吧,咱們先將庫存的軍糧賣出去部分,解決眼下燃眉之急!”

李懷信也是個文轉武的將領,只不過他沒有在朝堂見證過鬥爭的兇狠。

熊廷弼看著他,輕嘆一聲,“以後啊,你莫要輕易上朝堂,在外帶兵合適。若是新軍糧尚未運到,先把軍糧開倉發售,只怕還沒等到訊息,你的人頭便送到了京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