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吧,這個事情又不能一點都不提,要不然,那些清流還以為,糧食會是影響大明生死存亡的危機。
好在,除了商人,戶部也清楚糧食大致有多少富餘。
因為他們幾個大型糧倉,已經存滿……
李汝華本來不想出列,但是看著那些清流們只會誇誇其談,他也不打算讓小弟出面,乾脆自己出馬得了。
現在,他是越發的覺得,要和清流劃清界限。
此前吧,作為戶部主事,他並沒有在齊楚浙三黨聯合之內。
事實上,作為戶部一把手,那時候更多的是和老方頂牛。
畢竟,不管老方要做什麼事,只要是花錢,都需要向戶部伸手。
那時候,李汝華手裡可是沒錢,尤其是在遼事問題上。
庫房裡乾淨的耗子都要餓死了,他怎麼可能會與老方相處的高興?
事情麼,總是不斷的在發生變化。
隨著方書安等一項項行之有效的建議拿出來,整個大明的財物情況,迅速好轉。
於是戶部在幾年之內,從庫房裡漏風變成塞的爆滿,這樣的戶部,怎麼可能再和首輔對著幹?
更何況,他李汝華還因為工作能力的突出,成功進入內閣,成為次輔!
這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啊!
可以想象,在可預見的未來。
只要不是有什麼突然的變故,他就將是下一任首輔。在大明內閣歷史上,基本就是論資排輩的過程。
除非是,皇帝有意看重某一人,先將排在前邊的某個人暫時拿下,發配到邊疆當個什麼要職,待上半年以後再調整回來,依舊進入內閣,雖說只是轉了一圈,但是排名已經發生變化。
此時,那些原本排在後邊的成員,在順位上已經靠前。
不過,李汝華這次可不是為了投桃報李,他是真的清楚,方書安和張田餘為了糧食事情,在背後做了多少工作。
不說其他,在糧食瘋狂跌價的時候,要不是那些商人們常開口袋收糧,糧價不知道會低到什麼樣子。
也正是戶部和商戶們一起保住糧價,才讓農戶們有繼續種植莊稼的動力。
萬一當時他們不想再種糧,那下一年的問題可就大了……
想完這些,李汝華排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