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事,絕對不是其他大人想的那樣。沒有調查過的人,萬萬不敢在此事上評論。先聽我道來!”
他說的十分強橫。
“聖上……”
清流那人還打算說話,誰知李汝華直接打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先聽我說完,各位瞭解情況以後,再說你們的觀點!
這一遭海外的買賣,先不說低價果酒佔據很大比例,哪怕是糧食酒,也是在糧食大豐收的情況下!
幾位大人恐怕不清楚,今年糧食豐收到何種地步了吧。我就這麼說,幾個大庫,現在都已經裝滿。就是這樣,還都是商戶們同時收購大量糧食的情況下!
拜某些人所賜,今年我大明糧食大豐收,但是海外進來的糧食,不但沒有減少,更是大幅度增加!若是災荒年景,外來的糧食還真能雪中送炭。至於今年,按理說不應該有更多糧食進來,但是就不知道為何,偏生有大量糧食!
再者,各位大人都清楚,今年的糧食都有個好收成,緊緊按照以往的良田,都會有大量的糧食富餘。
更不用說,如今朝廷在遼東大量開採農田,土裡流油的黑土地,一天都能開採幾千畝,這些農田出產的糧食,難道都要存著?
只要是正常年景,糧食都會有富餘,這個時候,不拿去產生更高的價值,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蟲蛀發黴?”
李汝華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
可是啊,老頑固們,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透徹?
“李大人,你說的話,或許是事情。但是,誰又能保證,人家國外是真的有需?別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藉機把酒賣到國外,實則是在偷偷販賣吧。畢竟現在我大明國喪期間,尋常人是不允許宴飲。”
“你!”
李汝華幾乎被這個老頑固的話氣笑了。
偏偏啊,他還罵不得,因為,對方的年紀,看起來比方從哲都大!
也不知道,當初泰昌登基的時候,是誰從哪個角落裡將這個黃圖埋到胸口的老傢伙挖了出來。
常言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那也要看清形勢,如果是飽學大儒或者是老資格有能力有見識的官員也行。
但是,看眼前這位鬍子花白的老傢伙,怎麼都像是那種,把別人熬死以後,留下的最平庸之輩。
因為別人都死了,他輩分高,就成那個權威之人!
此人存在感之低,以至於李汝華都想不起來他叫什麼,看站立的位置,也不是大官。這個歲數還能在朝廷當個小官,也真是難為他。
“大人,怎麼,我大明商人也是忠君愛國的好商人,朝廷既然說不讓宴飲,他們斷然不會將造出來的酒隨便的賣給宴飲的人家。要是大人不信的話,大可以去一家一家監視他們的出處,看看誰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