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幾句我好像在哪裡聽到過。”
“臥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這不就是郭子墨在法蘭西介紹琵琶時所說的嗎?”
“這是什麼情況,墨凡大大把郭子墨說的那幾句給補全了?”
“就算是要補,也不至於這麼長吧?”
微博的評論炸鍋了,網友們認為這是墨凡為郭子墨補全了那首詩,可是更多的人覺得,這麼長的文章,根本就不是詩。
對於古詩詞理解有限的網友,左思右想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只能去詩詞協會的官博下面詢問。
詩詞協會的管理層,此刻還在為郭子墨的加入而沾沾自喜,商討著怎麼把這次中秋詩詞大賞最大化,哪有時間去關注網路。
但他們不關注,不代表詩詞協會的其他人不關注,正在他們商量具體事宜的時候,一位協會會員跑了進來。
“會長,墨凡發表了一首詩,現在在網上瘋狂傳播,有網友跑到我們微博下面詢問。”
這一嗓子,把在場的詩詞協會高層嚇得一愣,緊接著就是恨鐵不成鋼,開口埋怨起來。
“什麼?墨凡寫新詩了?”
“這個節骨眼上,他又寫什麼詩啊。”
“馬上就是中秋詩詞大賞了,他留在那個時候寫不好嗎?”
“真是不讓人省心啊,就算是要寫詩發表,提前告知一聲啊。”
……
這些管理層,雖然都一大把年紀了,那開啟手機找熱搜的速度,一點兒都不比年輕人慢。
當他們看到《琵琶行》全詩的時候,徹底被這裡面的內容所驚到了,不只是整首詩的質量,就是這麼長篇,也是平生所見。
整個會場內鴉雀無聲,這些在詩海里浸泡多年的老人,看著《琵琶行》是一遍又一遍,仔細的閱讀每一個字。
《琵琶行》有多好嗎?其實說不上來,但勝在很長,就這內容,放在現在都能當一篇作文了。
這麼長的詩篇,就算是現代詩都沒有這樣的字數,更何況是一首古詩,通篇下來沒有一句是廢話。
直到研讀了五六遍,這些老人才總算是把這首詩理解了個大概,緩緩的放下手機,眾人長出了一口氣。
“寫的真好啊,能把一位歌姬寫成這樣,古往今來第一人啊。”
“不對吧,這明顯就是以琵琶女的形象,訴說著悲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