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676章 藉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76章 藉口 (2 / 4)

“公平,給予百姓公平的生存機會,比如齊稅,田稅商稅各項稅務一率相齊,比如擇人,不問賤貴,量才德而用,若有大功才,可恩蔭一名子女,但只准一人,若子女未來有大功者,可以再恩蔭下去,若無,到此結束。”

“這個……”

“勝之,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是怕有的人不能接受。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在我朝,有館閣官為貴的說法?是為何故,無外乎時常能見到官家,會給官家留下應象,因此官家擇人時往往會首先擇館閣官,也容易出人投地。其實我所說的公平,也不可能公平,上層子弟,無論教育,見識,財富,人脈等等,讓他們在起點上就不知高出寒門子弟多少步了,就象我朝的科舉,算是很公平了吧,但真正有多少寒門子弟唱名於東華門?但寒門子弟佔讀書計程車子多少比例?其實不去打意打壓富貴人家,已經就是一種不公平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民間諺語說富不過三代,說明創業難,守業更難。

但有沒有想過,一旦富能過三代,五代,十代,代代積累下去,如何了得。很快地就產生了貧者益貧。富者益富。

所以王巨本來還打算推出遺產稅的,不過想一想現在大家的想法,這個遺產稅無疑太超前。因此沒有再提。

劉開又開始沉思。

實際這些道理都不是很複雜,只是放在現在來講。略有些超前罷了。

“最後一公,乃是公道。比如稅賦要公道,兼顧公私,不能過高,以減少百姓壓力,也不能過低,以便保障官府支出,不過官府也要主動節約開支。節約浮費,以便進一步減少百姓負擔。”

“冗官冗兵冗政?”

“其實我朝不能算是冗官,這麼大地方,總需要許多官員,主要就是養官成本太高,特別是高階官員,就象我現在一年各種薪酬福利,達到了一萬多貫,得要多少百姓才能養活?況且我還不算真正的頂級官員。”

“確實是如此,有的低階官員薪酬也不高。僅能養家餬口……”劉開微微嘆息道。實際王巨以前也多次說過類似的話題,比如宋朝的讀書,讀書是幹嘛?不是為了進一步開智慧。而是為了做官,為了黃金屋,為了香車美女,宋真宗說的!結果有的書呆子就拼命地讀,一家人都拖下了海,可有幾人唱名於東華門?況且唱名東華門也不代表著什麼,還要在前三甲之內,那才能分配到一個不錯的官職。至於第四甲第五甲,往往候補十幾年。都未必能候補到一個差官。沒有差官,僅是職官。就意味著沒有各種福利,沒有福利。僅是薪酬,那真正只能養家餬口了。

即便有了差官,能進入到高層的官員又能有多少?大多數還是低階官員。

因此有的官員貪墨,有的官員讓家人經商,兼併……

如此,國家豈能完全好得起來?

王巨繼續說道:“公道還包括其他各種,比如行商,為何我當初將竹紙作坊的四分之一契股送給高家子弟,沒有高家,僅是延州幾個商戶,不僅僅會面臨無窮無窮的苛稅,官府胥吏說不定還變著法子來勒索,另外當地豪強看到盈利了,也會伸手敲詐。不盈利無法生存,盈利了還是無法生存。”

這也是宋朝的一個弊病,並且還是九百多年後的弊病……

“這個就要制訂律法,用律法杜絕這些醜陋的現象,好使大家在一種公道公平的環境下生存。當然,也不一定是官府的錯,商賈本身也會不公道,比如各種囤積居奇。囤積居奇本身也沒有錯,但得看囤的是什麼,若是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同樣要嚴懲不怠。”

王巨說的這些,可能就是以後海外的制度,“祖宗家法”。

“你到了那邊,大夥兒再商議一下,讓它們完善起來。”

“喏。”

這些都不急,王巨又說了另一件事:“不過先將另一件事辦起來,發行帛幣。”

“帛幣?”

“那邊儲蓄了一些金銀,以這些金銀為標準,發行帛幣。帛一定要採用最好的帛,然後印染精美的圖案花紋,最好絲帛不要來自一處,圖案花紋儘量的複雜,以防別人仿冒。面額也要小一點,先行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四種,二十文鑲銀絲,五十文鑲金絲。開始時發行的數額也不必過多,幾萬貫足矣,先於幾個人口密集的定居點試驗,看百姓的反應情況,酌情增加。”

“這樣成本會很高的。”劉開擔憂地說。

“我就是讓它有意成本很高的,最好高到快接近貨幣本身的地步,大家才能認可。而非是象我朝交子,一張紙,所以百姓才不將它們當成貨幣看待。雖然成本高,不過你想一想,我朝一年能鑄多少銅幣,況且這些銅幣又讓一些宵小化成了銅鏡銅像等銅器謀利,還有一部分又流通到了外國。雖然按照我這種方法,帛幣數額也高不起來,但與銀子一樣,會對貨幣不足產生很好的補足作用。並用帛幣若是得到大家認可,攜帶會不會很方便?而且它還關係到另一個用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