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眉山蘇氏蘇允最賢筆趣閣最新>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孟子集註!(先來個3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孟子集註!(先來個3K) (2 / 4)

格物致知其實在禮記之中便有提及,但各代儒者對其解釋頗多分歧,不過這個不重要,在蘇允這裡,格物致知便是後世的科學。

嗯,先佔領一個理論高點,然後推出格物致知的理念,再之後推出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等等用來格物致知的工具。

當宋代讀書人們用物理化學數學等工具解決社會問題之後,便會證明蘇允的格物致知理論是正確的。

亦可以證明他註釋的四書五經註疏亦是正確的。

說明白一些便是,蘇允提出一個理論,然後用物理數學這些工具去證明這些認識論是對的,最終將這理論化作普世價值觀。

大約就是如此。

不過蘇允並不打算從春秋開始,而是將目光瞄準在孟子一書上。

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對孟子的研究最為深入,而是因為孟子一書原本並不受重視。

雖然自唐代韓愈以來多有提拔,到了本朝亦是多加拔擢,但地位依然還是不夠高。

對於新學說來說,蘇允必須有所試探。

地位太低的,寫出來怕是關注的人不多,但地位過高的,一下子提出來諸多新理論,勢必被人圍攻。

孟子處於一個上升期,但又沒有被奉為圭臬的時候,這個時候試著註釋,卻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蘇允將春秋三傳讀完之後,便立即投入孟子註疏之中。

經過蘇轍的引進門之後,蘇允對孟子的研讀其實已經足夠的深入。

他引入後世的共產主義理論進行對比,讓孟子的理論變得更加深入且厚重起來。

當然蘇允不是全盤照抄共產主義,而是進行借鑑。

孟子的理論本身就有共產主義的味道,有人稱孟子是第一位從經濟、思想和政治三方面來構建一個衣食富足、君民同樂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大儒。

比如說孟子的“四端”體現的“共產主義”制度下人的最高素質。

在孟子的“井田制”中,土地被劃分為井字形,每口井周圍的土地由八個家庭共同耕種,每家耕種一部分,共同維持生計。

中間的土地為公田,由大家共同耕種,收穫歸公。

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

這些理論自然是存在理想化的部分的,但不理想化的理論又算得上什麼理論。

蘇允想要做的就是將孟子的理論進行深入的描述且具象化。

畢竟他在後世見識過更多的東西,對這些理論的理解比宋人要深入得多,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更有說服力的。蘇允對孟子研究很深入,因此這集註寫起來也快,不過七八日時間,便將框架給打好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